什么是反物质,反物质是怎么回事
所谓反物质,是和物质对立的一个概念。现在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了核,原子核又包括质子和中子;原子的外面是围绕原子核放置的电子。原子核里的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它们所带的电量是相等的,但是电性相反。
宇宙是一个天然的巨大的实验室。在广阔的宇宙空间,展示着丰富多彩、复杂宏伟的物理现象。
1979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把一个有60层楼房那么高的巨大的氦气球,放到了离地面35千米的高空。气球上装载一批十分灵敏的探测仪器,有5000傍重。气球在高空中飞行了8个小时,获得了28个“反质子”。这是在地球上的实验室以外第一次发现的反物质。科学家们认为,这一发现对宇宙学的研究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那么,反物质是怎么回事呢?
20世纪初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就是携带正电荷的质子同携带负电荷的电子的质量相差这么悬殊,是很不相称的,会不会有另外的粒子,它们所带的电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例如,一种粒子的质量同质子相等,可是带的是负电,另一种粒子的质量同电子相等,可是带的是正电,这个想法可以看作是反物质概念的萌芽。
到了1928年,英国青年物理学家狄拉克,在探讨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时候,从理论上提出了可能存在带正电荷的电子。这种新的粒子,除了电荷同电子相反以外,一切性质都和电子完全相同。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在实验室里发现:一束y射线变成了一对粒子,其中一个粒子是电子,另一个和电子的质量相同,但是电荷相反。这后一个粒子就是狄拉克从理论上所预言的正电子。1955年,美国物理学家西格雷等人在高能质子同步加速器中用人工方法获得了反质子,这是质量同质子相等可是带的是负电荷的粒子。
现在,我们知道每种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
有趣的是,粒子和反粒子碰到一起的时候,会转化成电磁辐射。物理学家把这个过程叫做正、反粒子的“淹灭”效应。所谓淹灭效应,是指当一种基本粒子跟它的反粒子相遇的时候,两个粒子一块儿“消失”,转化成其他种基本粒子的现象。
从反粒子人们自然想到反原子。比如,一个质子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相结合,就形成了一个氢原子。那么,一个反质子和一个正电子相结合,不是会形成一个反氢原子吗,反氢原子又可以结合成反氢分子。这样,反粒子就可以构成各种反元素、反分子。这种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就叫做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