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紧张是心理健康诱因 – 开来之家

人际关系紧张是心理健康诱因

当我们走入校园,映入眼帘的莘莘学子一个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叫人好生羡慕。但心理专家提示我们,有些含蓄、沉静、内向的新生,不善于与人交往,难以融入新环境。他们中严重的感到迷茫、困惑、苦闷,患上了“适应不良综合征”。

武汉地区一些高校辅导员说,“适应不良综合征”的最多见症状是难以排解较强的“恋家”之情,特别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

一位在武汉就读的河南籍学生,就曾坚决要求学校将其转回原籍。最后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恢复正常的学习状态。据了解,有些母亲不惜辞职来汉租房照顾读大学的孩子,就和孩子思家心切有关。

心理落差也使他们苦闷。有的学生在中学时代是同学的偶像、有老师宠着。但进了大学之后发现自己非常普通,由此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位同学来自农村,是全家人的“盼头”。因为经济困难,学费都要靠贷款。他在学校里吃穿不如别人,就一心“拼学习”来争一口气,然而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于是担心自己会辜负父母、亲朋的期望,情绪焦虑,郁郁寡欢,开始出现偏执、焦虑的情绪。

再就是难以处好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中,最要紧的是天天不能回避的“舍友关系”。从过去以自我为中心到学校集体生活,尤其要面对舍友间情趣爱好、饮食习惯、家境状况、作息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彼此无法相容。前不久,一位同学向医生求诊说:自己最近对室友特别反感,不管她做什么说什么,都极想对她大吼,让她闭嘴。像这样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好,往往导致自我孤立。

有的在学习方面也存在困惑。大学老师不会和中学老师那样“跟堂”,也没有太多的硬性作业。没有了老师的“指挥棒”,一时找不着北。加上上中学时只想着考大学,考上大学之后就觉得没目标了,于是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自由时间”而不知该如何支配。对专业不满意也是大学新生最普遍的表现,一是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二是担心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景气,对未来感到迷茫。

据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梨园医院精神心理治疗中心的胡亚荣主任介绍,每年新生入学的秋季,到该中心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比平时增加25%左右。根据对一些具体案例的追踪,胡亚荣建议学校、家长都要高度重视警惕高校新生的“适应不良综合征”,尽快引导他们越过“心理坎”,真正融入大学生活,否则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有些高校学工处的老师也证实说,每年,都有为数不算少的学生因为学业太差被校方“劝退”,无论家长怎样求情都不行。这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其家庭都是巨大打击。据他们了解,这些被“劝退”的大三大四学生,一般在大一时即表现为“适应不良”,可是未引起足够重视,以致心理障碍、心理疾患越来越重,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业。为此,他们建议和强调:学校应充分重视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入校新生进行集体心理讲座,教育学生平时注意克制自己,学会容忍接纳别人,加强相互沟通和交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要告诉学生如何和室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宿舍是个小集体,甚至可以说是个小家庭,室友都是兄弟或者姐妹,互相学会体谅和体贴,大家就会融化在浓浓的友情之中。一些来自多子女家庭或贫困地区的学生,面对与同学生活水平上的差异,很容易迷失自我,感觉事事不如人,埋怨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的环境,感叹“世道不公”。这样的学生常常“上课坐后面,走路走旁边,吃饭坐角落,交谈少发言”。对此,学校特别是辅导员要引导他们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心理,发挥自己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不事浮华的优点,及早树立在大学里的新目标,可以通过考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泡图书馆等方式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父老。

胡亚荣特别提醒说,人际关系紧张是各种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学校可以组织新生向大二、大三的学生取经,以尽快融入集体,交一些新朋友;学会关心人,理解人,包容人;同时学会适应别人,忍受委屈,增强受挫能力。在学习方面,也可向师哥师姐讨教,借鉴他们当年“学习转型”的经验,尽快适应大学老师的授课特点。如果确因心理问题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应尽早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心理医生咨询和治疗。


  • 上一篇:大学生学习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 下一篇:青少年心理六成大学生感觉孤独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