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庙及天津人的祭孔习俗 – 开来之家

天津文庙及天津人的祭孔习俗

天津文庙又名孔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位于天津南开区东门内大街。当时天津卫指挥使朱胜为了兴学,捐献出东门里的住宅作为学舍。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整修道黄中又建名宦和乡贤两祠。于是,文庙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以后历经修复,沧桑500余年,至今保存完好。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施斗拱,为天津市仅存的“宫式”建筑。明伦堂由门厅、前殿、大殿和配殿组成,原供天津名宦、乡贤牌位,“用昌文教以正人心”。庙外东门内大街上,东、西两侧耸立“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楼各一座,明万历年建,二柱三楼庑殿顶,是天津地区仅存的木结构过街牌楼,其造型亦为外地少见。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1954年天津市政府公布文庙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大修,建博物馆,开辟祭孔复原陈列展览。

文庙占地面积近1 .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天津地区现存最完整、最宏大的一组古代建筑群。文庙博物馆除基本陈列外,每年还举办数次临时展览。

天津人祭孔的首要目的并非向神明祈福,而是儒家血缘伦理所要求的孝养报本,祭奉的对象也并未被祭奉者当作神明,所以对祭孔更恰当的理解应是非宗教的民俗文化传统。

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祭孔仪式也越来越隆重,越来越复杂。最初祭孔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二次。后来,人们又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相传为孔子诞辰)举行大祭。这一天的祭孔仪式颇为隆重,连在私塾念书和在学堂里学习的学生也要放假1-3天,以示敬重。

祭孔的具体方法、祭时行跪拜礼的次数、程序,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载于礼乐舞典籍和志书里,为历朝祭孔时所遵从。祭孔祀典的内容包括公祭、家祭、翎子乐舞表演、六艺乐舞(包括迎宾曲及礼、乐、射、御、书、数六部分)等,象征着孔子弟子的学子身穿明朝长袍,手捧书卷文具,也有身穿明朝礼服的古乐队。

“文革”期间,天津文庙建筑及孔子塑像被毁掉。遇劫20年后,人们开始在废墟上重建被摧毁的一切。2005年9月28日,孔子2556岁诞辰日,天津也和世界各地一样举行了祭孔活动。现在天津民间形成的重要习俗是参加各种升学考试的孩子常常被家长带到文庙烧香,祈求顺利通过考试。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