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对子胥驱水为涛神话的批判 – 开来之家

王充对子胥驱水为涛神话的批判

生活在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存在每天涨潮、落潮的现象。即每天都能看到在一定时候潮水汹涌而来,又在一定时间下降退落。海潮的涨退,有一定的科学规律,是大自然按变化规律自然形成的,与人类的生存活动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海潮的起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任何人一眼就能看得明白,从而发现它的生成规律和科学原理的。其中尤其是在浙江钱塘江出海口这个地方的海潮涨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海潮现象汹涌澎湃,成为浙江地区著名的自然景观。

在对自然现象的科学道理尚不清楚的古代,人们面对涨潮时排山倒海扑来的海浪,自然就会产生各种神话般的联想,其中“伍子胥恚恨,驱水为涛”,就是有关钱塘江大潮最典型的神话故事。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原为春秋时楚平王大夫,因受谗言而被杀。伍子胥逃亡吴国,成为吴国大夫。他曾帮助吴王夺取政权,建立起强大的吴国,称霸中原,攻破楚国和越国。当他劝说吴王拒绝越王求和时,被谗身亡。后来越国君臣发奋图强复国,终于灭亡了吴国。因吴王不听忠言导致吴国败亡,相传伍子胥被谗怨气无法发泄,所以后人称他的神灵驱动海水为涛,用以警示后人。

王充是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字仲任,今浙江上虞人。出身于“细族孤门”,年轻时曾游学都城洛阳,师从当时著名的学者班彪。后归乡里,曾担任过郡功曹等小官,但不乐仕进,后弃官归隐,潜心著述。因不满当时盛行的图纤邪说,以为那些书都是“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所以撰写了《论衡》这本书。因此,疾虚妄、扬真美是《论衡》一书立意的出发点。书中充满了对以往虚佞、失实之类盛极一时的图纤之学的批判,应用自然、逻辑,推理的方法,涉足于自然科学的广阔领域,对一系列科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王充在《论衡.书虚》中,面对伍子胥驱水为涛的神话,提出了他关于海潮生成的新见解:“夫地之有百川,犹人之有血脉也。血脉流行泛扬动静自有节度,百川亦然。其朝夕往来,犹人之呼吸,气出入也。”王充由人的脉搏作有节奏的跳动,与有节奏的呼吸运动,推论到河川潮汐往来的现象,也是由气出入推动的结果。这一看法,与欧洲中世纪风行的宇宙呼吸说有相同之处。欧洲的呼吸说,直至17世纪达-芬奇也深信不疑,他甚至计算出了宇宙肺的大小。其实,王充此说的关键之处在于“气出入”,人的呼吸仅仅是一种比喻,潮汐的产生,是由自然之气的运动而产生的。

关于潮汐产生的原因和周期,王充进一步指出:“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他明确地指出,潮汐的大小变化,与月亮盈亏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并且将月貌的变化作为潮汐大小变化的动因。这是一种卓越的创见,实是开启了后世海潮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先河。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