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常讲的三纲五常是什么?… – 开来之家

中国古代常讲的三纲五常是什么?…

中国古代常讲的三纲五常是什么呢?三纲五常指三条纲领,五项永恒原则。这是儒学的基本道德规范。那么,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呢?

“三纲”见《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故《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鱼网上的大绳,与纲相对的是目,目是网眼。举起纲,网眼就张开。目对纲,是绝对服从的关系。把君主、父亲、丈夫称为纲,就决定了臣子、儿子和妻子对于他们的绝对服从的关系。

“五常”见汉代王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也。”这是儒学的基本道德准则。儒学认为,这五条原则是永恒不变的,所以称为常。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实际上是“三纲”的具体化。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