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开水节的由来 – 开来之家

都江堰开水节的由来

都江堰开水节是都江堰地区最为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其渊源为古蜀人对水神的崇拜,后逐渐演变为民众对李冰父子的祭祀习俗,在北宋初年形成为”开水节”。民国三十四年(1945),四川省主席张群亲赴都江堰主持开水大典,表面上是四川最高当局对水利建设的重视以及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实际上是检查验收上年度水利修缮之成果,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开水春灌是涉及农业丰收的大事,开水仪式一般都由省里的高级官员当主祭官,如总督、巡抚等。到民国时,主祭宫则由省府或水利厅的主要官员担任。

在“开水节”的前一天,主祭官和有关人员先到郸县“望丛祠”祭祀望帝、丛帝。“开水节”的清晨,主祭官带领参祭人员,抬着供品,吹打奏乐,到“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在“二王庙”祭祀后,还要去杨泗庙祭把历代维修都江堰的有功人员,最后要到江边红帐祭棚内祭祀江神、河伯。

最热闹的场面是砍鸨权放水。杩杈是都江堰的传统工具之一,是把三根木料用竹绳绑成等边三角架,运到河中依次安放,在盘杠上平摆压盘木,放上鹅卵石使其稳定。然后在迎水面绑堰梁、插签子、搪上竹笆,运来粘土紧靠竹笆倒入迎水面,直到不漏水为止。将若干个杩杈串连,就可截流堵水。

到放水的时刻,主祭官下今后鸣礼炮三响。这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河工们奋力砍断鱼嘴前杩杈上的绳索,河滩上的人群用力拉绳,杩杈解体倒下,江水如万马奔腾,汹涌而下。两岸人群狂欢跳跃,许多年轻人跟着水跑,不断用石头甩到流水前面,以“打头水”来祈福消灾;人们在堰头放下鸭子,下游的年轻人便争抢“水头鸭”以求幸福;老婆婆们也争舀“头水”敬神,祈祷神灵保佑丰收;主祭官要立即乘车或骑马赶在水头之前先到达成都,相信这样可使开放之水当年灌溉有余,否则当年之水不够灌溉。

新中国成立初期,仍保留了都江堰“开水节”的习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举行。直到90年代,才又恢复了都江堰“开水节”的庆典,仪式比以前更隆重、更热闹、更有风趣,许多精彩的场面在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电视中都播出过,让许多未能亲临“开水节”现场的人们也能一饱眼福。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