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大司农桓范为什么叫智囊 – 开来之家

魏国大司农桓范为什么叫智囊

三国时,魏国大司农桓范是一位“智囊”人物,然而也落得个悲剧下场。据《三国志•魏书•曹爽传》载:魏明帝病重时,引宗室大臣曹爽进卧室,拜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与太尉司马宣王(懿)并受遗诏辅佐少主。明帝崩,齐王即位。

起初,两人尚能齐心协力,司马懿因曹爽是魏之肺腑,每事推先之;曹爽因司马懿名望高,也引身卑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爽受部下蛊惑,越来越专权,两人猜忌日愈严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力不能争,又担心受祸,处处避让,并在曹爽派来伺察的入面前伪装病重,“宣王令两婢侍边,持衣、衣落;复上指口,言渴求饮,婢进粥,宣王持杯饮粥,粥皆流出沾胸”。说话也是“错乱其辞,状如荒语”(《三国志》注引《魏末传》)。

于是曹爽兄弟等完全解除了思想警惕,经常同时出游,桓范劝说道:“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复内入者?”曹爽狂妄地反问:“谁敢乃尔邪!”(《三国志》注引《世说》)齐王曹芳正始十年正月,曹氏兄弟又是同时随齐王车驾朝高平陵,经过长期暗中准备的司马懿,立即发动兵变,调集兵马,首先抢占了兵器仓库,出城把守着洛水浮桥,阻断曹爽返城。

兵变的消息传来后,曹爽兄弟却“迫窘不知所为”。这时,桓范假传太后诏令,骗开了平昌门,从洛阳城中逃出,南奔曹爽。司马懿对蒋济说:“智囊往矣。”表现出几分担心,蒋济却满有把握地说:“(桓)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曹)爽必不能用也。”(《三国志》注引干宝《晋书》)果然不出蒋济所料,桓范劝说曹爽护卫齐王车驾赴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召集外地军队,曹爽兄弟还是“犹豫不决”。

桓范对曹羲说:“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今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者!”曹爽兄弟没有采纳桓范的意见,倒是听信司马懿说客的话,愿意罢兵,甚至天真地认为,罢兵之后,“不失作富家翁”。

桓范痛哭道:“曹子丹(曹真,字子丹,曹操族子,爽之父)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曹爽兄弟解除武装后,司马懿将其兄弟与桓范等人逮捕,“皆伏诛,夷三族”。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