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职官制度的发展特征 – 开来之家

古代职官制度的发展特征

古代职官制度是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政治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并逐渐趋于完善的。从总体上看,古代官制表现出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职官制度的发展变化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在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反映在设官分职上,就会军政合一,文武不分,官制比较简单。隋着社会的发展,职务上的分工也就日益细密,于是军、政便逐渐分离,职官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史载所谓夏氏官百,商官二百,周官三百,所言虽不一定准确,但却反映出历史发展的趋势。同时,经济的发展还影响到职官机构的设置。隋唐均田制破坏的过程中,不断地出现了一些专使,如括地使、户品色役使、两税使、盐铁使、度支使、转运使等。经五代到宋,盐铁、度支、户部三司由于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遂合并起来,成为一个独立于户部的财政机构。其长官三司使号称“计相”,几乎与中书、枢密二府并驾齐驱。可见经济的要求对于职官制度的影响巨大。

政治的状况对于职官制度亦有重要的影响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百官的设置是为巩固皇权服务的。一旦皇位变易,旧有的某些机构及官员的作用、地位便立即发生变化。以“王公”制度而言,自东汉以后已渐成虚位。若一旦权臣掌握政权,则三公称号就很有权威。以“宰相”制度而言,先秦的公卿,秦汉的丞相、三公、尚书,魏晋隋唐的中书监令及门下传中、尚书令,居中叶以后的翰林学士、枢密使乃至明清的内阁、军机处,这种由皇帝近臣逐次掌握相权的演化过程,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制约;同时也是产生历代职官名实不符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组织或阶级关系与职官制度的发展演变亦有密切关系

例如,在贵族领主式的社会里非常重视家族宗法血缘关系,反映在职官制度上,就是各级政权依血缘世袭、授田授疆土的世卿世禄制。到秦汉时期,职官制度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而产生育僚的选拔制度和按官级高低给予不同待遇的俸禄制。

虽然,在封建社会里,宗法血缘关系始终存在并起着作用,但随着时代的推移,世族子弟享有的种种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逐渐趋于缩小。这也反映在官僚选拔上。历史上的公卿世袭、乡举里选、九品中正、门荫、科举,直到清末从新学校里选拔人才,这一系列的消长变化,就是社会组织和阶级关系变化在官制上的曲折反映。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