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出自哪里?…
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左传》。那么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退避三舍的典故与主人公的信息,供大家阅读!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会同陈、蔡、郑、许等国的军队围攻宋国,宋求救于晋。晋文公采纳中军元帅先轸的离间计,利用齐、秦“喜贿怒顽”的心理,以外交谋略制造齐、秦与楚的矛盾,果然齐、秦与晋联合了起来。楚成王见势不好,决定退兵不再与晋军交战,而派大夫到晋军中谈判,条件是楚军解除对宋国的包围,晋国恢复卫国的君位,退还曹国的土地。晋国君臣商议之后,暗中答应曹、卫的要求,使曹、卫叛离了楚国。楚军主帅子玉十分气恼,立即率军北上,与晋军交战。
晋文公见楚军逼近,下令“退避三舍”,以兑现文公当年许下的“两国若交战退后九十里”的诺言。晋军和参战的秦、齐、宋军退回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濮县南)驻扎下来。楚军随即逼了上来。子玉把晋军策略上的撤退误认为是害怕楚军,于是刚扎下营来,便向晋军挑战。
晋下军副将胥臣令士卒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首先向楚右军发起攻击,陈和蔡国的军队从楚作战本是不得已,遭到晋军突然进攻,立即溃不成军,蔡国公子印也被杀死;晋上军主将孤毛设前锋两队,出击楚军的逃兵,楚军右翼被彻底打挎;晋下军主将宋枝让士卒砍伐木柴拖在车后扬起尘土,伪装败逃,楚军立即发起追击。晋见楚中计,元帅先轸率领中军精锐拦腰截击,孤毛、孤偃率军反转回杀,前后加击,楚国的左军也被打垮。子玉见左右两军全垮,急忙收兵,才未导致全军覆没。
城濮之战,以晋胜楚败而告结束。晋军在楚营内歇兵三日班师而归,向周天子献上俘获的战车一百辆、步兵一千人。周天子设享礼款待晋文公,还用策节颁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此后,晋国威名大震,以前与楚国结盟的国家纷纷倒向晋国。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与诸侯会盟,登上了霸主地位。而楚国北上的战略受挫,只好转向南方扩展。后世常把“退避三舍”的成语用于战争的战略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