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出自何处 – 开来之家

“风声鹤唳”出自何处

1938年,朱德在《论抗日游击战争》一书中提到:“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使敌人徒然劳苦,费力防备,昼夜提心吊胆,惊慌万状。”

“风声鹤唳”形容人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该成语出自《晋书•谢玄传》中“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一句。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淝水之战中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众号称百万,决意攻取东晋。晋武帝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派兵抵抗秦军。秦军驻扎在淝水西岸,晋军不能渡河进攻。晋军主将谢玄派遣使臣告诉阳平公苻融,劝说他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

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苻坚认为可以让秦军稍微后退,当晋军渡过一半,以精锐骑兵逼迫上去杀死晋军,一定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同意他的主张,于是指挥军队撤退。由于前秦军队军心涣散,撤退命令使将士误以为前方失利,顿时一溃千里。

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赶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加上挨饿受冻,死伤无数。淝水之战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