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故事 – 开来之家

王羲之的故事


继往开来,对梦想脚步的追逐从未停止过! 一个新的故事会马上开始了!

王羲之的故事:辩才殉帖
  
  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王羲之,把他的真迹差不多搜齐了,唯独得不到《兰亭序》。听说真迹在永欣寺辩才和尚那保存,就派人把辩才千里迢迢接到京城。辩才回奏说:“《兰亭序》是先师传家宝。今天我如果妄自做主,先师在九泉之下也不瞑目。”太宗是个明白人,一来觉着辩才说的有理,二来看出这人倔强得很,勉强不得,就让辩才回去了。
  
  回去之后,一日下午,辩才正在山下茶馆下棋,来了个外乡人,下棋时招式不同凡响。二人连战三局,一胜两平。辩才乐呵呵地说:“今日棋逢对手,幸甚!”二人十分投机,当晚,辩才亲自把外乡人迎进寺内,留宿安歇。
  
  转眼,外乡人来永欣寺一个月。一晚,二人秉烛夜谈,外乡人说他随身带了《二王杂帖》,说着,小心地把真迹拿了出来。辩才翻了翻,笑说:“此帖不假,可这并非王羲之拿手杰作。愚弟倒有一真迹……”辩才犹豫了一下,但想知音难遇,就大方地说,“兰亭序。”外乡人听罢说:“二三百年几经离乱,真迹还能保存得住?”辩才争辩道:“先师正是王羲之第七代子孙,临终时亲自将此帖交给愚弟,怎会有错?兄若不信,我当即取来。”
  
  外乡人看过手帖,一口咬定这是伪作。二人争辩多时得不出结果,辩才索性把两个手帖摊开放在桌上,约定明日细赏。
  
  第二天,山下有朋友忽然请辩才吃饭,辩才锁门后出去了。中午时分,外乡人来到辩才房前,把小僧喊了过来,轻声说:“我有件东西昨晚落在你师父房内,现在有急用。”小僧一看,这外乡人常出入师父房中,就把门锁打开,让他独自进屋去。外乡人进到室内,把依旧摊在桌上的《兰亭序》和《二王杂帖》一起拿了出来。停了会儿,离开了永欣寺。
  
  外乡人正是太宗派来的,名叫萧翼,是当朝御史。萧翼换回朝服,派人把辩才请到驿馆,慢条斯理地说:“万岁为得《兰亭序》寝食不安。本官奉旨向禅师借取书圣遗墨。”
  
  辩才一听,立马晕了过去。好一会儿,辩才勉强从椅子上坐了起来,吼道:“弟子愚昧,愧对先师!”嚷罢,只听“咚”的一声,一头碰死在厅堂的圆柱上。
  
  萧翼惊呆了,他料理了辩才的后事,返回长安。见了太宗,呈上《兰亭序》,并禀奏了辩才殉帖的经过,太宗听罢,停了好长时间,才说:“厚葬辩才。”
  
  据说,唐太宗死后,《兰亭序》也随之殉葬。自此,《兰亭序》的踪迹成为千古之谜。
  
王羲之的故事:东床快婿
  
  东晋时有位大官,名叫郗鉴。他打听到王家子弟个个才华出众,就想从这几个青年人当中选一个来做他的女婿。消息传来,王家子弟兴奋又紧张,他们早听说郗小姐貌美贤良,谁不想娶?于是,个个精心修饰一番,规规矩矩坐在学堂里,表面在看书,心却不安宁。
  
  可东边书案上,有个人却与众不同。只见他如同平日一样随便,似乎压根没这回事,仍在聚精会神挥笔写字。这个人衣冠不整,肚皮露出来了都浑然不觉。
  
  郗鉴派来的人在学堂进行了一番观察,回去之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都好,不过,只有一个人太随意,坦胸露腹,对大人择婿一事,一点儿也没放在心上……
  
  郗大人听了汇报,恰恰对那位举止“随意”的人有了兴趣。他高兴地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为什么呢?郗大人认为,这个人不把儿女情长放在心上,自顾自钻研书法,正是有出息的表现。
  
  这人就是王羲之,后来他果真成了杰出的书法家,这个择婿的故事也随之流传了下来。
  
王羲之的故事:天鹅饺子
  
  王羲之七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三年过去,已笔力沉劲,一时赞声不断。刚满十岁的王羲之不禁飘飘然了,

机智妙答

问:怎样用一千元以内从中国到达巴黎? 答:走物流是不是便宜点? 问:别人说托您的福的时候怎么回答比较好? 答:雅您的思。 问:你会怎么写三行情书? 答:反正你也看不到,少写一行又怎样? 问:怎么看待优秀的
别人想请他写对子,他也摆上了架子。
  
  一天,王羲之路过一个小巷,见一小饭店门口一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但字写得很难看。
  
  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种字儿,也只能配这陋巷小店了!他进店张望,却瞧见一幅奇景:店内有四口开水大锅,并排设在一道屏风下。包好的饺子,一个接一个飞过屏风,不偏不倚落在各个锅内。店内的伙计忙前忙后招呼食客,每个伙计管一口锅,各自报数:“一号锅半斤,好,再来一斤。”“二号锅一斤半。”“三号锅九两……”
  
  王羲之好奇,顺手掏出几个铜钱,要了半斤饺子。
  
  饺子不一会儿端上了桌,他一看,饺子个个玲珑精巧,真像浮水嬉戏的白天鹅。他夹起一个饺子一尝,味美绝伦。
  
  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语:“天鹅饺子,果然名不虚传。”心中又暗想:门口那副对联的字迹,实难和这饺子相配。我何不乘此机会,为饭店另写一副对联?想到此,他便问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用手指了指屏风说:“这位小相公,店主人在屏风后。”
  
  王羲之绕过屏风,见一白发老婆婆端坐在案板前,包饺子的速度快得令人咋舌。老婆婆随手将包好的饺子向屏风那边甩去,饺子一个接一个越屏而过,落在锅内。每口锅下多少,斤两分毫不差。
  
  王羲之惊叹不已,忙走上前施了一礼:“老人家,这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
  
  老婆婆答:“熟练需四十载,深练需一生。”
  
  王羲之肃然起敬,又问:“门口对子为何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它和这天鹅饺子不般配。”
  
  老婆婆生起气来,说:“小相公有所不知,并非我不愿,是不好请啊!拿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来说,让人捧上天了,请他写对子,他还不搭理呢!”
  
  老婆婆一席话,说得王羲之羞愧难当,恭恭敬敬地给她写了副对联。从此,这家饺子店就挂上了王羲之写的字,生意越发兴隆了。
  
王羲之的故事:羲之卖『当』
  
  这年春天,王羲之要去杭州探访好友,半路经过苏州,染了风寒。未料一病就是一个月,所带盘缠快用完,这可如何是好?王羲之想了想,记起客栈对过有个当铺,招牌上的“当”字已破旧不堪。何不写个“当”字去当了?
  
  王羲之当即写好一个“当”字,叫书童拿去当三两银子回来。
  
  书童来到当铺,展开王羲之的字,老板一看,果然是个好字。书童说三两银子,少一个子儿也不行。老板端详着说:“字是好字,只是带着病容,不值。”
  
  书童告诉王羲之,王羲之自言自语道:“我看得起你,你倒牛起来了。好!我再写一个。”王羲之又写了一个,让书童拿去。老板一看,说:“这个字有力多了,只是带着怒气。就这个吧,我要了。”
  
  王羲之有了盘缠,来到杭州会友。朋友的亲戚新开一个当铺,想求王羲之写个“当”字做招牌,王羲之说:“我已经写好了一个‘当’字,你去苏州赎回来就是了。”
  
  那人跑到苏州找到当铺老板,老板听他不是本地人,想坑他,连本带利要他五两,那人二话不说就要赎当。老板觉得奇怪,就问:“这字有那么金贵?”那人说:“这是王羲之的真迹,你老先生有眼不识金镶玉!”老板急了,喊道:“你回来,我拿五十两银子!”那人再也不理,回到了杭州。
  
  那人见了王羲之,交出了“当”字。王羲之接过来,把字撕了个粉碎。那人大惊失色,王羲之却笑笑说:“生意人,最重要是‘和’字,和气生财嘛。这个字是我在发脾气时写的,带着怒气,不好。我再给你写一个,保准你挂出去能发财。”
  
  于是,心平气和的王羲之挥笔写下一个很大的“当”字。字挂出去后,当铺生意一直非常好。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开来之家,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哲理,读一年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