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清经解》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皇清经解》是一本经学丛书(关于什么是经学,本文后面有解释),清代阮元(1764年~1849年)主编。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年进士,历任巡抚、总督,累官至大学士。
阮元在两广总督任上时,于广州越秀山麓建学海堂,延请著名学者任教,并汇集了当时的经学名作188种,整理成《皇清经解》(又称《学海堂经解》)。这百余种名著的作者有顾炎武、阎若璩、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焦循等,均为经学考据大家。
此书是汇集儒家经学经解之大成,是对乾嘉学术的一次全面总结。后由夏修恕、阮福等编辑、校勘、监刻、出版。咸丰七年九月,英军攻粤,书版毁失过半。咸丰十年,两广总督劳崇光等人,捐资补刻数百卷,并增刻冯登府著作七种,计八卷,此即“咸丰庚申补刊本”。同治九年,广东巡抚李福泰刊其同里许鸿磐《尚书札记》四卷,附诸《清经解》之后,是为“庚午续刊本”。
近代湖南学者王先谦沿用《皇清经解》的体例,又刻《皇清经解续编》,加收111人的经学著作209种,对原作进行补充。清代是我国考据学的黄金时代,名师辈出,佳著不断,各种刻本的《皇清经解》的问世便是这些成果的集中体现。
附:什么是经学
经学是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从汉代至清代被推崇至上。在古代学科分类“经史子集”中,仅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1773部、20427卷。经学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经学的产生与儒家经典的产生及统治者的关注密不可分。关于儒家经典,现在通用的说法指十三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周礼》、《仪礼》,而早期的经典则指孔子编订整理的《诗经》、《尚书》《易经》、《春秋》、《乐经》、《礼记》六经。
关于六经的修订者,历来也有争议。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曾说:“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以孔子为注经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