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医学著作,简称《内经》,由现存的《素问》、《灵枢》两部分组成。该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医疗经验的总结,战国时期就开始编纂,到西汉时经过修订充实而成。
《黄帝内经》运用的哲学思想突出地表现为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这一学说便成为中医分析生理、病理及进行辩证施治的一种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它以阴阳为天地万物以及人的总根源,以阴阳形容人体的平衡。又采纳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以为肝、心、脾、肺、肾依次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并认为人的五脏也同五行生克一样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
同五行生克一样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
《黄帝内经》丰富了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形成了整体平衡观念。它认为,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体某个部分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而全身的状况又可影响局部的病变。
《黄帝内经》还将人放在同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注意人和自然的平衡关系,强调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人的各种活动。
《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既运用了传统哲学,同时又丰富了传统哲学。总之,在《黄帝内经》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很有价值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