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与壮族医药谚语与口诀的比较
汉族民众的卫生防疫、治病用药的经验浓缩在医药谚语里。同样,壮药也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某些品种的壮药较早地得到开发利用,同时成为著名的中药。汉族与壮族医药谚语与口诀无疑是汉壮两族人民的长期生活总结。一般而言,汉族医药口诀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讲究心理健康:“笑一笑,十年少”;“气气恼恼恼成病,快快活活活了命”;“处世莫烦恼,烦恼容易老”;“天天不发愁,活到百出头”;“酒多伤身,气大伤人,食多伤胃,忧多伤身”;“心要常操,身要常劳”。
二是讲究卫生:“千干净净,吃了没病;不干不净,吃了生病”;“干净床铺睡得稳”;“经常洗头脚,胜过吃补药”;“千补万补,不如食补”;“吃好不如睡好”;“好酒不贪杯,好菜不贪食”;“一天吃伤,十天喝药汤”;“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三是讲究医药:“有病去烧香,死得更快当”;“小病及早治,小洞及时补”;“不要屎急才挖坑,不要病重才求医”;“治疗对了方,野草也逞王”;“三分病,七分养”。
还有一些对症下药的谚语:“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把抓”;“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识得半边莲,不怕和蛇眠”;“若要牙不痛,常嚼两面针”;“家中一碗绿豆汤,清凉解毒赛良方”等等。
与汉族有大量的传统医书不同,壮医经验大多口耳相传,歌诀较便于传承。
现在,流传壮族医学口诀主要有《药味药性诀》:“辛行气血能解表,跌打风湿并散寒。酸止固涩能收敛,止泻固精疗虚汗。苦寒祛湿能攻下,治疗实热排便难。麻能镇痛散痈节,并疗舌伤与顽痰。涩主收敛能抗菌,止血烧伤能消炎。成味化痞散瘭疠,通便泻下可软坚。甘味和中亦滋补,调和百药能矫味。淡味祛湿亦利水,镇静除烦且安眠。”
有《药形药效诀》:“有毛能祛风;浆液可拔脓;中空能利水;方茎发散功;毛刺多消肿;蔓藤关节通;对枝又对叶,跌打风湿痛;叶梗都有毛,止血烧伤用;诸花能发散;凡子沉降宏;方梗开白花,寒性皆相同;红花又圆梗,性味多辛温。”
又有《采药诀》:“根薯宜在冬,茎叶宜夏天,花采寒露中,果实宜初熟,种子老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