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闩”也是门闩
游九华山时听到一个故事。
有一位游山的女青年,长时间沉醉于云山雾海之美而忘返,直到夕阳余晖尽,寺院暮钟敲响时,才想起下山,但天色已晚,又看不清下山之路,只有投宿寺院。老方丈把女青年带入一间客房说:“施主在此安歇。”女青年环顾客房后羞答答地问:“这门怎么没有门闩呀?”老方丈双手合掌,答道:“阿弥陀佛,没有门闩有‘心闩’,‘心闩’也是闩啊。”
听完这个故事,我感悟颇多,老方丈的“心闩”一语,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心闩”虽然用手触摸不着,但用心感悟得到,无形却很“直观”,是一堵防火墙,是一圈防盗网,是一片防风林,是一把遮雨伞。人有了“心闩”,便能经得住人生道路上的风雨邪恶。
由此想起《陶行知的两只口袋》的故事。1938年,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一所育才学校,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去募捐,特意穿着缝有两只大口袋的上衣(一只装公款,一只装私款),收获颇丰。等到天色已暮,要购车票回校时,一摸私款口袋,却已囊空如洗。此时他早已饥肠辘辘,体力不支,而车站离古圣寺尚有十几里之遥。虽然他上衣那只装着公款的口袋鼓鼓囊囊,
但他一分不肯动用,硬是拖着疲乏身体,走崎岖山路回到古圣寺。我想陶先生当时若不是凭着赤诚的“心闩”,是很难保证不动用唾手可得的公款。而上面故事中寺院里的客房门之所以没有门闩,其原因就在于寺僧有“心闩”。
人是感情动物,正如韩非子所言:目好五色,耳好五音,口好五味,是人之本性。大千世界充满无尽的诱惑:金钱、美女、名利、权力,无不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尤其是掌权者面对的诱惑更多,如果少了“心闩”,诱惑就会让人心迷智昏,人生的坐标就会游离,圣洁的灵魂就会扭曲,生命的底色就会暗淡。对掌权者而言,只有闩紧“心闩”,把私心杂念与一切诱惑拒之门外,并自觉践行“廉洁准则”的神圣职责,才能做到光明磊落,一身正气。
人生在世,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的生命。行走在漫漫人生路上,莫让灰尘落入自己的眼睛,莫让邪恶潜入自己的心灵。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转型尚未完全终结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欲望,迷人的十字路口,更应摒弃心里暗藏的私欲,把紧自己的“心闩”,让自己生活得清清白白,过得堂堂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