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障碍有多种表现 – 开来之家

【大学】生社交障碍有多种表现

大一学生小刘,自从入学后,总觉得和同学们没什么共同语言,感觉自己和其他同学之间有距离感,甚至都不愿意到食堂去吃饭,经常把自己关在宿舍里。过了段时间,他开始害怕上学,害怕面对同学,害怕面对老师,还产生了厌学情绪。后来经医生诊断为社交障碍。

调查发现,在“90后”大学生常用的交流方式中,发短信、“聊 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前位;而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青睐,仅有17.4%和13.8%的大学生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同时,77.4%的大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经常会觉得“莫名空虚”。

专家表示,进入大学后,许多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90后”大学生过多地借助短信和网聊这种即时异地沟通模式,会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缺乏到现实社会的交往能力。

社交障碍有多种表现

社交障碍有着多种表现,如避免参加聚会,害怕在别人注视下工作,不敢与不太熟悉的人交谈,害怕进入公共卫生间大小便,害怕成为关注的中心等。社交障碍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然而,不少家长或老师却常把有青少年社交障碍误以为是“害羞”或“个性叛逆”,直到严重到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才去治疗。

其实人们不同时期一般都会经历短暂的社交羞怯和焦虑,但儿童、青少年社交障碍不一样,症状通常持续6个月以上,并持续整个青春期,而且往往伴随着成绩滑坡、拒绝上学、口吃、爱发脾气等。

社交障碍形成原因

专家指出,现在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基本上只相当于七八岁孩子的水平。而形成社交障碍95%以上的原因都在于孩子在上学期间没有机会走入社会,从小就不与别人打交道,只是一味读书考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相关课题组研究员朱松概括了造成当代青少年普遍社交障碍的原因:教育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来自学校和高考的学习压力特别大,春游、夏令营等活动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社交机会。

家长、学生自己,都认为应当把学习放在首位,甚至将学习作为学生的全部生活,从而忽略了其正常的人际交往需求,使其越来越不愿与人交流。正是因为孩子们从小的社交不足,导致了他们长大离开父母后对社交的反感和厌恶。

此外,父母教养方式粗暴、家庭缺乏情感温暖、惩罚和过度保护以及有焦虑特征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社交障碍。

儿童青少年社交障碍是可以彻底治愈的,最有效的就是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整合心理方案。青少年或成年人一旦有社交障碍的困扰,应该尽早接受干预或治疗,以提高治愈成功率。

提升自信,走出人际交往困局

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有助于走出人际交往困局。专家建议遇到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新生们应该提高思维能力,用全面、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从具体的小事做起,一次成功会增强自信,成功体验多了,自卑感就会逐步被克服。

大学新生们不妨多参加社会活动。加入学校社团或成为志愿者,都能锻炼组织协调能力。这是增长自信、和别人建立信任、加强沟通的极好机会。

专家还提醒新生家长,不要过多地关注孩子,应该给他们适当的空间和时间去度过这个精神上的“断乳期”。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理解、鼓励、独立的氛围,让孩子多锻炼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而一旦孩子出现了社交障碍,家长们应多鼓励孩子,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勇气。


  • 上一篇:大学生师生恋现象
  • 下一篇:女大学生毕业后就投入婚姻?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