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矛盾 – 开来之家

如何正确对待矛盾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了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如何正确对待矛盾,昨天下午至今天上午,重庆市彭水县桑柘中学多名学生在当地论坛发出学生厕所内遇害的消息。死者生前所在的桑柘中学班主任老师张某,随后也向记者证实确有学生因为同学被殴打致死,事件发生在4月28日下午1时左右,系学生之间矛盾引发。

据了解,死者为初中二年级16岁男生赵英(化名)。赵英的一名同学向记者介绍了现场目击情况:事发时,教学楼三楼的一厕所被人挡着不让进去,“赵被堵在厕所里面,至少有三个人围殴他”。随后赵英的一名授课老师张某告诉记者,刚开始双方是在初中一年级的一个教室里对话,后来才到了三楼、初中二级赵的教室旁的厕所,有人把厕所门口挡着不让其他人进入,“5、6个人在厕所里面打斗起来”。看到身上带着血的学生跑出厕所,围观的学生告诉了校方。老师们第一时间报警,并及时安排将伤者 送往医院,但是孩子最终还是不治身亡。消息一出,再次引起社会震惊,本该花季少年如此逝去,而凶手的双手也从此沾染上死者的鲜血,实在悲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反思和完善。

无数种暴力中,校园暴力是最让人绝望的一种,它让你对现实生活的道德沦陷下无力对抗,对未来一代可能带来的光明希望破灭。校园暴力频频发生,青少年中出现校园暴力是出于什么心理?

一、唯我独尊的心理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养成了孩子惟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其中就不乏通过伤害对方身体或者性命来发泄自身愤怒的“江湖仇杀”行为。

二、抗压力差的脆弱心理

青少年学生的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缺乏社会的历练,心理比较脆弱,遇事不冷静,易冲动,遇到压力、挫折、委屈时,也不与他人沟通,而是自己默默地承受,因此很容易为了一点小事而发生极端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存在心理障碍

1、抑郁。悲观消沉,沉默孤独,表情阴冷不悦,对人淡漠无情,缺乏生活热情,思维行动迟缓,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

2、多疑。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心胸狭隘,常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小事变大,不愿接受别人的批评,人际关系紧张。

3、情绪波动。时冷时热,令旁人无法理解,深知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有时自己也意识到,但无法控制。

4、冲动。遇事易激动,且不易克制。

5、自卑。或因家庭经济条件差、学习成绩差、相貌不如人等而心存自卑,在处事、学习、交往中畏缩不前,缺乏自信,若遇挫折,虽不表露,但积于心中,积到一定程度便会爆发。

6、自私。对事对人斤斤计较,从不考虑他人或集体的利益;或当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便心存不满;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

7、嫉妒。过于高估自己,好胜心强,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看到别人胜利便会心生妒火;或当别人超过自己时,自己不是努力去超越对方,而是采取背地放风、暗中拆台等手段搞垮对方,甚至采取极端行为,伤害对方。

mp55543196_1453274180642_1_th.jpeg

*此图片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四、模仿心理

父母、教师及周围的人的暴力行为常常会被一些青少年所模仿。有的父母忽视了自身所起的榜样作用,当着孩子的面就吵架、打架,或为一些小事就大打出手在这种家庭里,孩子会有意无意的效仿父母的行为,攻击周围的同学或弱者。另外,影视节目和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也会被青少年模仿。

预防青少出现校园暴力,了解青少年的暴力心理并相应地为其做好心理建设是关键。只有疏导了青少年心理问题,改善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状态,除掉青少年心理障碍,才能给青少年一个更好的心态和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那么,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校园暴力发生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一、青少年应该定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了解心理健康状况。

二、青少年还应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普及,了解什么是健全的心理人格,不要将心理健康问题误以为只是简单的情绪问题,以及青少年心理的哪些思想是不健康的,哪些是要改正的。

三、青少年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应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避免因为心理问题无法疏导导致青少年以极端方法处理问题,发生校园暴力等问题。

四、青少年应多了解一些更全面的心理课程,在课程中更加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

五、青少年可以定期观看心理方面的电影,用更直观的方法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懂得什么样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调节或寻求帮助。

六、青少年应加强自我监管,给自己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来引导健康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自身的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在关注校园暴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一问题上,要客观而严谨的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负责,从而避免校园暴力的频频发生。


  • 上一篇: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 下一篇:校园暴力令受害者身心受创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