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有些人生下来就有一个好的家境,不用为生计而担忧,可以过着正常的生活但有些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他们生下来就家境清苦,他们不仅仅要承担学习的压力,还有生活的压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还有学习、就业等残酷的社会竞争和环境因素的刺激,在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发了贫困大学生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探究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以缓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变革,各大高校也纷纷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但是,由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差异性,心理健康问题在贫困大学生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如何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各大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征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大学生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但也有部分贫困大学生所承受的家庭及社会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健康异常状况。这些异常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利于大学生人格健全性的培养,对其以后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下几种特征。
(一)自尊心、自卑心理较强一般来说,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心普遍都比较强,对周围的事情表现得更为敏感。由于物质生活上与其他同学存在着落差,这种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他们逐渐将自己武装起来,在生活、学习各个方面都表现得更加的争强好胜。然而,这种极强的自尊心使得物质匮乏的贫困大学生与衣食无忧的学生相比,这种反差就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逐渐丧失自信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二)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并存由于经济压力较大,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勤工俭学或者校外兼职工作,但学习时间有限,两者难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措施以兼顾,再加上其在初高中时期所接受的地方教育水平不高,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来自农村家庭,他们迫切地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在经济压力与学业压力并存的情况下,他们无法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导致成绩不够理想,从而产生心理落差。长此以往,便会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为降低,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并逐渐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一蹶不振。
(三)封闭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的交往范围较小,主要关注于经济问题,对其他问题的关注度不够高,对外面的社会了解得比较少,从而导致与其他学生在交流上存在着障碍。另外,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家庭条件较差,认为自己在同学面前低人一等,难以融入集体生活中来。甚至有些贫困大学生把别人的好心帮助看作对自己的施舍,从而逐渐疏远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逐渐变得孤僻和冷漠,并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特殊的生理期限大学时期是属于思维能力快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观判断能力。但是,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太稳定,容易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然而,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再加上社会阅历不足,更容易产生心理异常问题。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贫困大学生一般来自于偏远农村家庭或者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由于经济拮据,争吵和家庭矛盾现象也较为突出。并且,由于自身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不高,一些贫困家庭的父母不懂得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和性格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从小缺乏对孩子心理方面的引导,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养成。另外,由于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一些贫困家庭的父母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将绝大多数家庭经济收入都用于孩子的教育支出上。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让父母满意时,则可能受到父母的责骂,进一步危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得他们在不能完成设定的目标时往往产生焦虑和自卑心理。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在进入大学以前,这些贫困大学生与周围人的生活状况不会产生较大的反差,他们也能够较为容易地融入周围同学的生活中去。但是,一旦进入大学,这种经济方面的反差就被放大。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刚刚接触社会,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当今社会,由于生活成本的压力,心理浮躁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并且拜金主义、官本位等思想较为盛行,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较为严重,这些都对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和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在人际交往汇总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各样的应酬,但是由于家庭经济环境的制约,贫困大学生在这方面难免产生自卑心理和攀比心理,难以找到心理归属感。有些贫困大学生甚至逐渐远离这些人际关系方面的应酬,变得孤僻和狭隘,进一步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现在绝大多数的高校都比较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并且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那么如何顺利地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消除一些顾虑,真正认识心理健康咨询就像感冒了看医生一样的正常,从而使其能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其次,学校应该建立除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以外的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如电子邮件、热线电话以及其他的网络平台,以消除一些羞于去心理咨询室的学生的顾虑,使学生和心理咨询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加的顺畅,也可以使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或者通过网络平台了解一些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疏导;最后,高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或者是讲座,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情绪调节方法和宣泄技巧,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二)完善大学生的贫困资助体系由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问题导致的,因此只有从源头上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并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高校可以寻求社会各界的资助,使贫困资助体系能够全方位的辐射到更多的贫困学生,从而 , 多渠道的解决学生生活和经济方面的问题。例如,除了国家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之外,还可以设立校级的贫困生奖学金,勤工俭学助学金以及各种困难补助等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困难补助等贫困资助体系,帮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减少其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让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贫困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大学生积极融入集体生活中,缓解其自卑心理。
(三)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品格各大高校应该大力开展励志教育,宣传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事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贫困大学生真正意识到经济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另外,要使大学生摒弃不劳而获的思想,鼓励其利用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劳动从正规渠道获取报酬,并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能力,开拓自身的视野,培养坚强和自立的意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四)重视人格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减少其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因此,高校应该重视人格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使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地发展,充分尊重贫困大学生的隐私和人格尊严。与此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社团多多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校园环境。从而使贫困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周围同学、老师的热情帮助和真挚的感情,更快地融入集体生活中来,增强其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比较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来的较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并存的现状,以及心理封闭、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等几种特征。并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贫困大学生特殊的成长时期等方面探究产生这种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加强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系统、注重贫困大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等措施来较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从而引导其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演讲稿800字
-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