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灯的由来与历代帝王的倡导有关 – 开来之家

赏花灯的由来与历代帝王的倡导有关

赏花灯是元宵节时的重要民俗活动。“花灯”是因为灯笼制作得形态各异,色彩绚丽而得名。当满街的花灯亮起来时,就意味着元宵节到了,元宵节也因此被称为“灯节”。这是一项保留至今的节日民俗。

据说元宵节产生于两汉时期,当时,皇帝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张灯祭祀星神太一。到了东汉时期,汉朝大臣从西域求佛归来,告诉皇帝说:印度摩揭陀国僧众每到正月十五聚集在一起,瞻仰佛舍利,因为这一天是参佛的吉日。

为了弘扬佛法,皇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宫中和寺院要“燃灯表佛”。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这个习俗逐渐扩展到民间。到了唐代,佛教在中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元宵节的张灯之俗也发展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都城长安的灯市由五万盏花样繁多的灯组成,连皇帝都命人制作高达50米的巨型灯楼参加灯会。

在帝王的倡导下,元宵节赏花灯的活动逐渐成为全民性的狂欢活动,而且活动时间一再被延长,从唐代的三天,到宋代的五天,再到明代的十天。可见,人们对这个节日的热情之高。

当然,人们赏花灯的热情,除了跟宗教有关外,主要的还是跟自己的生活有关。在汉语中,“灯”与“丁”是谐音,“丁”有指成年男子的意思,家里的男丁多,意味着人丁兴旺,生了男孩子叫“添丁”。灯多,丁多,因此,赏花灯不仅仅因为花灯漂亮、喜庆,更深层的意义是人们对家族兴旺的期盼。

现在,在中同的很多地方还流行着一些相关的习俗,比如,在广东兴宁,如果家中在过去的一年中生了男孩,那么元宵节这天亲朋好友就要带着烟花爆竹来祝贺,天黑后,大家开始赏花灯,放爆竹,庆贺添丁之喜。

浙江乐清的习俗是,元宵节这一天,凡是儿子刚刚结婚或者刚生了男孩子的家庭,都要设香案,准备福礼,在龙灯上“挂红”,然后在龙灯师的带领下拜龙,祈求龙神保佑子孙平安、家业兴旺。

因为花灯有这么重要的民俗含义,所以,各地人们都在花灯的制作上用了很多心思。比如在灯的种类上有吊灯、座灯、提灯等。在造型上,有动物灯,即各种动物形状的灯;有戏剧人物灯,即以流行的戏剧(现在也有影视)人物形象绘制的灯:有器物灯,即用汽车、船等器物的形状做成的灯。在材料上,有纸、玻璃、绢、塑料等,北方还有用冰雕成的冰灯。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