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庄子哲学思想的主要作品-《齐物论》
春秋末叶、战国初年的社会大变动,至战国中后期,由于各国之间政治、军事斗争的加剧,社会变动更加激烈,这种历史环境为庄子继承并有所发展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庄子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中的矛盾有着深刻而细致的观察。他看到了矛盾的普遍存在,对于矛盾对立面的相互关系和对立统一规律有着一定的认识,这是其辩证法思想的表现;但是庄子的哲学中存在否认差别的诡辩论,其哲学的辩证法和诡辩论往往交织在一起,这是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齐物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这篇文章的宗旨在于论述万物齐一和是非相对,其中涉及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论问题。
辩证法是研究事物本身矛盾的学问。庄子对于他所研究的对象,普遍采取了揭露矛盾的方法,由此提出了“彼”与“是”的矛盾概念。“彼”即彼方、对方;“是”即此方、我方。庄子把“彼”与“是”的观念推而广之,用来泛指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矛盾双方。他认为,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齐物论》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对立之中,每个事物既是矛盾的此方,又是矛盾的彼方。彼与此既互相对立又共存于一体。只有看到两个方面,才能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齐物论》接着说:“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矛盾的彼方出于此方,矛盾的此方也依赖于彼方。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不可分离,所以双方是并生并存的。
庄子的矛盾双方彼是相因的观点是对矛盾同一性的明确表述。《齐物论》接着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其大意是指万物都在变化,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对于任何事物的肯定之中都必然地包含着否定的因素。所以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肯定了生死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这些论述都包含着矛盾对立面相互关系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不仅指出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转化,而且进一步指明了一切事物都是在互相对待的情况下,获得了各自的规定性。世界上没有孤立的存在物,一切事物都是在与各种事物的相互对峙中存在,都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取得自己的规定性。对于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庄子认为就在于事物自身。万物运动不息,而运动的动力在于事物自身,庄子称之为“自化”。你只要顺任自然无为就行,万物是自生自化的。
庄子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从事物运动变化的绝对性及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出发,说明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相对性。在这些论述中接触到绝对与相对、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如何能穷尽在无限的时间流逝中所发生的无穷无尽的宇宙的演化呢?庄子没有也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是,提出这个矛盾本身就是非常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