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大乘与小乘是什么意思?…
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与发展,由于佛教信徒对佛法的理解和阐释的不同、形成时期的先后以及佛教本身在教理、教义、教规上为了适应新情况而作出的主动或被动的调整等诸多因素,使得佛教分成了各种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方面的不同可归纳为大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比喻像舟和车一样能够把众生带到理想的彼岸。“小乘”是大乘佛教出现后对它之前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统称,当时具有贬义,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所传为小乘系统佛教,但至今“上座部佛教”是不接受“小乘”称谓的。“大乘”则是该派对自己的褒称。现在为了研究的方便一般佛教史著作中仍然沿用“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等称谓,但已无褒贬之意。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主要区别是:
其一,对佛的看法不同。小乘认为释迦牟尼是觉者、教主,佛只有一个;大乘认为不但释迦牟尼是佛,而且三世十方有无数佛。
其二,对修行的理想不同。大乘以成佛为目的,小乘以修成阿罗汉为目的。
其三,在修行方法上的区别。小乘主张个人应当隐遁禁欲,出家修行。大乘认为修行者应当多行善事,普度众生。
其四,在理论上的区别。小乘认为“人无我,法有我”,即人空法有。大乘认为,人空法空,一切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