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佛教发展始终的最基本教义-四圣谛说
四谛,也称四真谛,简称四谛。“谛”是梵文的意译,具有“实在”或“真理”的意思。佛教四谛即佛教的四个最基本的真理,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者。这也是佛教基本教义的主要内容。
前面说过,佛教学说的根本宗旨在于论证人们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问题,四圣谛说正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
1、苦谛
苦谛,是佛教对现实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佛教对现实世界最基本的价值判断。佛教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众生的生命存在的根本意义就是一个“苦”字,生命所包含的其实是无尽的烦恼、不安、困惑、痛苦。
这里”苦”的涵义,主要不是指生理上和感情上的痛苦,而是泛指精神的逼迫性,即心理意识上的逼迫恼忧的意思。佛教认为,世俗世界中的一切都是变迁不息的、没有恒常的,众生对自我不能主宰,而经常为生命的无常患累所退,因此没有安乐,只有痛苦。
可以说,对于众生来说,生命的无常,是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和基本标志。因此,佛教常说“人生皆苦”、“一切皆苦”。在佛教看来,人生本身就是一个苦海。“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要到达解脱苦海的彼岸,首先必须弄清楚造成痛苦的原因,这就是集谛要回答的问题。
2.集谛
集谛的“集”,本意是“招聚”或“集合”,集谛是指造成世间人生及其苦痛的根本原因。对于这一问题,集谛主要从十二因缘和业报轮囚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处于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的不断生死轮回过程之中,在轮回过程中遭受着痛苦。而众生之所以在十二因缘中轮回不断,原因在于众生自身所造的业力。
“业”就是行为或行动,佛教一般将业分为三种,即身业、语业、意业,涵盖了众生一切身心活动。
佛教认为,众生身心不断进行造作活动,就是在不停地造业,而所造之业作为一种原因,必然会招致相应的业果。随业因的善恶性质不同,招致善恶不同的果报。如此因果不绝,循环注复,故使众生生死不断,轮回不已,痛苦不止。要超出这一轮回过程,脱离苦海,就要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即所谓的“涅磐”或者“入灭”。这正是灭谏所要阐述的内容。
3.灭谛
灭谛的“灭”,是指人生苦难的灭寂、解脱。灭谛是指断灭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原因,是佛教一切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灭馈也称为“爱灭苦灭圣话”和“苦尽谈”。“爱”,即贪欲。灭尽贪欲就是灭除痛苦的根源,而灭尽贪欲也就灭除了痛苦。灭话阐述的正是灭尽贪欲,灭除痛苦,令其不再生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