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姓氏与亲属关系
傣族的姓氏与亲属关系富有民族特色。傣族原本没有姓,只有名。傣族的名,分乳名、佛名、还俗名、父母名四种,若是上层贵族,还要加上头人名或官名。
乳名,是刚出生时取的名字。有一定的规矩:西双版纳地区,男孩统称为“岩”,女孩统称为“玉”或“嫡”,然后再依长子、次子、长女、次女顺序取名,男性一般是叫岩涛、岩温,也有不按排行而随意取名的。德宏地区则有所不同,喜欢用金、银、珠、宝或鲜花取名,体现了父母对儿女的疼爱和厚望。
佛名,是指到佛寺当和尚时的名字。例如,原来的乳名叫“岩英”,佛名便叫“帕英”;原来的乳名叫“岩甩”,佛名便叫“帕甩”。
还俗名,是出家后又还俗为普通人时的名字。例如,若乳名叫岩甩,亦可称“康朗甩”;乳名叫岩光,亦可称“康朗光”。跟佛名一样,这也只是男性专有。
父母名。傣族婚后有了孩子,便标志着已成为长辈,他人便不能直呼乳名,若呼其乳名,便是一种不尊敬,要用其子女的名冠以父或母而称呼,才合乎礼貌。例如,子女是男性,叫岩温,其父便称为“波岩温”(即岩温的父亲),其母便称为“咪岩温”(即岩温的母亲);若子女是女性,叫玉香,其父便叫“波玉香”,其母便叫“咪玉香”。这类父母名,较为普遍,几乎所有的傣族地区都如此。
一般史学家都认为,傣族之刀姓,始于元明时代。召姓之源较为单纯,但更具有民族的文化内涵。“召”是傣语译音,意思是主人。到了近代,这一尊称便演变成了姓氏。其他姓氏的来源,基本上也属于上述两种,即不外乎是由傣语的尊称演变而成和由皇帝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