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村寨为什么常建在半山腰 – 开来之家

怒族村寨为什么常建在半山腰

为何怒族村寨几乎都建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腰上呢?原来,世世代代生活实践告诉怒族村民,这种选择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无怒江洪水和泥石流的威胁,二可避开江边的酷热,三能减少疟疾等瘟疫的危害。

昔日,怒江地区是有名的瘴病之乡。每年入夏,这里雨水连绵。一早一晚,田野和道路总是雾气腾腾。特别是江边的一些水潭,被烈日一晒,一股股瘴雾从潭面升腾而起,有的还呈现五颜六色。当地人一见,立即掩鼻而逃,因为这种瘴气是人们得病的原因。发病时,病人忽冷忽热,有的还昏迷不醒,呓语不停,三两天便死去了。有的人今天替邻居埋尸,过几天他自己也死了。那时,这里没有医生,人们只得求助于巫师驱鬼。每当瘴气弥漫时,巫师即命人杀牲祭神驱邪,或者宰牛替死。如此灭瘴,除了费时伤财外,自然挽救不了病人的生命。

尽管当时村民不知道这种可怕的瘟病就是由疟蚊传染的恶性疟疾。可是,当瘴疠猖獗时,一些没有染病的人,全都逃到山上去了。奇怪的是,当他们搬到山腰以后,果然避开了疫病的威胁。原来,这是因为海拔高了,气温低了,水塘也少了,使得传染媒介疟蚊少了的缘故。于是,他们便陆陆续续从江边迁往山腰聚居成村了。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来了医疗队,他们动员村民开展灭疟工作:填平水潭造出良田,人人服用抗疟药物,经过这些努力,不用巫师宰牲驱邪,却真的把瘴气瘟神驱走了。现在,不论住在山腰还是江边的青年人,都不晓得瘴病是怎么回事了。

克扎是老母登的普通村民。他的住房是典型的怒族房屋:依坡竖立 20来根木桩为房柱,上面铺上捕木楼板,四周围以竹篾编织的竹笆为墙,房顶盖上用木头劈出的木板房瓦。房分两层,楼下是关牛羊的畜厩,楼上住人。长方形的房屋,分隔成内外两间。设有火塘的外屋,是厨房、餐室和待客之处。内屋是主人的卧室兼库房,除主人特许,外人不得入内。

这种被称为“千脚落地”的竹木结构房子,既通风透气,又可防潮湿和蛇虫入屋。此外,它还易建易拆,特别适宜于西南山地的自然环境。按照怒族的习俗,每当主人要盖新房时,他只须头天晚上在寨里吆喝几句:“明天我家盖房,请大家帮忙啰!”于是,第二天清晨,妇女上山砍竹,男人抡捶打木桩,编竹笆,盖屋顶……大伙七手八脚的,新屋一天便竣工了。晚上,主人杀猪煮酒,既酬谢了乡亲,又庆贺了新屋的落成。反之,倘若一天盖不起来的,此屋便被视为不吉,无论如何也得迁往他处重建,方保人畜平安。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