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民居的主要特点
满族人的发祥地是东北。而东北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且时间也较长。在逐步有渔猎生活转化为农耕生活后,才有了定居,开始修建美观实用的住房了。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这句俗语形象、集中地反映了满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
“口袋房”,又叫“斗室”,因其形如口袋和斗形而得名。一般是3问或5间,坐北朝南,房顶用草苫,周围墙多用土垒成。门大多开在东边,也有的中间开门,称“对面屋”。进门便是伙房,又称外屋,西侧或东西两侧为里屋,即卧室。卧室筑有南、北、西三面构成的火炕,这是满族卧室的最大特点,称“转圈炕”、“拐子炕”、“蔓字坑”等等,满语叫“土瓦”。一般南、北为大炕,东端接伙房炉灶,西炕是窄炕,下通烟道。
满族风俗“以西为大”,长辈要住西屋南炕,老儿子住西屋北炕,中间一间为堂屋,东间屋南炕住长子,北炕住孙子。如果是四世同堂,西屋南炕为祖,北炕重孙,东屋南炕为父,北炕为子。如果家里人再多了,就要在东厢房设置居室了,厢房住人也要按左长右少的排序居住。西厢房一般不住人,用来做“哈什”(汉称仓库)和碾房以及马棚。
满族的窗户分上、下两扇,高丽纸糊在窗户外面。糊之前,把盐水和酥油搅拌成的比较稀的糊状物喷在高丽纸上,这样就可以防止被雨浸湿。“窗户纸糊在外”这也是“东北三大怪”之一。
烟囱,满语称“呼兰”,建在屋侧,高过屋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相通。除用空心木外,烟囱多用土坯或砖砌成。满族房门多为两层,内为两扇门板,有木制插销,外为单扇花格门,外糊以纸。
满族认为,“四世同堂”或“三世同堂”是件大喜事,同堂的辈行越多越光荣。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除正房外,又建有东西厢房和南向而中间留有门洞的门房,这种建筑及布局就是我们今天所称道的“四合院”。
其特点是:院内靠门洞的地方建一矮墙,称为“影壁”。影壁后竖一根八尺高左右、碗口粗的神杆,杆顶端挂有一锡制或木制的斗子。两厢南端是牲畜栏圈。正房后中间空地是菜圃,四周栽植果树或花卉。房屋四周围以横墙,自成院落,大户用砖石,小户用木栅。这样院连院,户连户,很自然地形成了堡子、营子和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