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指什么地方,人文地理话四川
天府之国指什么地方呢?古代称为巴蜀的四川,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众多的民族风情、优美的自然风光、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多彩的自然资源,故称天府之国。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军事、旅游大省。
据考证:在远古洪荒时期,四川是烟波浩渺的大海,到4亿年前的志留纪末期发生了世界性的地壳运动,使四川脱离海水,由海变陆而形成盆地。到中生代,四川盆地又变成了“巴蜀湖”,也是煤、油、气、盐形成的时代。到白垩纪后,巴蜀湖逐渐缩小为“蜀湖”,以后岷江等河流的泥沙流入湖中堆积,就形成了现在的成都平原。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四川既是我国西部南北交通的要道,又是我国南北文明的汇聚区。四川吸收了两大流域文化的精华,形成一种既与中原文化有某些联系,又与之下尽相同的文化体系,广汉县三星堆出土文物等可以印证。四川处在青藏高原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是西部牧业民族和东部农业民族交往融台的地方,也是人才萎荤的地方,这里既留下了多彩多姿的民族民俗,也留下了名人如李白、杜甫、诸葛亮等人的祠馆、传说或有关习俗。
川西成都平原和川东浅丘陵的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足,适合于发展农业生产;长江、嘉陵江、岷江、沱江等流经四川盆地,给百姓带来舟揖、灌溉、渔业之利;盆地有丰富的盐、气、煤、铁等资源,盛产柑桔、油桐、漆树、花椒、苹果等经济林木和大熊猫、牛羚、金丝猴等异兽珍禽;在辽阔的草原上,又是马、牛、羊等的放牧、繁殖的好地方。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文明,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以宝墩文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 [5] 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
巴蜀先民在首领太皞氏、廪君、蚕丛、鱼凫、杜宇、鳖灵等率领下,开沟排涝、播种粮食。到秦昭王时,蜀大守李冰父子组织蜀郡百姓兴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更有利于灌溉和航运,使四川农业“无寸土之旷,岁三、四收”,使巴蜀地方“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粮食年年丰收,手工业发达,经济实力日益雄厚,获得了“扬一益二”(扬指扬州,益指成都地区)的赞誉,更获得了“大府之国”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