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江”是指长江吗?…
浩瀚千里,奔腾东流的长江,是我国境内最长的江河。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与黄河共同哺育了祖国悠久的文明。千百年来,在我国宏富的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人们对长江的大量记载与赞美。但在古代汉语中,人们很少用“长江”一词,这样一来,古代汉语中的“江”字,在文献学上是否就有了特殊意义了呢?
对此,多数人的意见是肯定的。他们断言:“江”是专有名词,在古文献中,它特指长江,后来才引申为大江河的通称。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明确指出:‘江’字一般总是指长江,如‘江东’是长江之东,‘江南’是长江之南。即使在后代,除非加上另一个江名(如‘浙江’),或加上数目字(如‘三江’、‘九江’),或‘江山’连用,否则仍指长江。
南方的河流虽然多称“江”,如湘江、漓江、嘉陵江等,但这些都受了“江”字本意的影响。就是说,古文献中除了特殊的与“江”字连缀的词外,单独的“江”字即是代表长江。
这种意见,在《辞海》等多种著作中都有所反映,成为人们阅读文言文的一条常识。早在清朝初年,胡渭在《禹贡锥指•略例》中,就“江”字的特殊意义曾指出:“南人得水,皆谓之江;北人得水,皆谓之河。因而岷江曰大江,黄河曰大河,此后世土俗之称,非古制也……禹主名山川,亦未尝假。江、河自是定名,与淮、济等一例,非他水所得而冒……《水经》篇题,概曰某水,绝不相假借,深得《禹贡》之意。”
近来有人在《长江与扬子江名称初考》中,全面考证了长江在我国各时期的名称变化,强调了古文献中的“江”字就是指长江的说法。该文说,见之于文献的“江”字在春秋时代的兵器上就有了,如吴王的铜剑上刻有“处江之阳”的铭文。先秦古籍中最早记述长江的有《山海经》“腕冢之山,汉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沦……江汉朝宗于海”。
汉代以后,人们开始称长江为“大江”,六朝以后始出现“长江”这一称呼,而“扬子江”则是在隋代大业年间才出现和使用的。
考辨古代汉语中的“江”字,是不是“长江”的专有名词,不仅仅是文献学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地理,正确认识与“江”有关的古地名、方位与地望,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