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侵略者对敦煌藏经洞的抢掠
敦煌处于甘肃省最西面,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是丝绸之路上非常繁荣的城市之一。从汉代开始,经过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再到后来的隋唐五代十国,丝绸之路使中国和中东以及欧洲等地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东、西方的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出的火花,让敦煌变得魅力无穷。在藏经洞中保存有汉文文献、藏文文献、回鹘(维吾尔文)文献、于阒(和田文)、粟特(中亚古代民族文)、梵文等众多地域的文献资料。
除此以外,本土文化也不少,有儒家经典、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典籍和有关拜火教的文献记载。但从北宋开始,因为朝中的帝王更喜欢中原的生活环境,就把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至中原一带,东方和西方的沟通方式也从丝绸之路的陆路模式变为水路模式,这样敦煌就彻底被弃置于嘉峪关之外了。
除了偶有旅客经过以外,只有生活在新疆的维吾尔族会来这边放牧或者藏族的喇嘛来这边传教,莫高窟也渐渐被人们遗忘,只剩下整日吹袭的西北风和漫天飞舞的黄沙。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1907年循着消息来到了敦煌,他花了很多的精力和钱才买通王道士带他进入藏经洞。看见藏经洞内的一切时让他惊喜不已,堆砌起来的手抄本足有3米高。斯坦因从中挑选了许多好的写本、绢画等,拉了满满24箱写本和5箱艺术品,用了四个马蹄银(大约200两银子)全部买了下来。然后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全部运回了英国伦敦,收藏进伦敦大英博物馆。
敦煌的宝藏从此被传遍了全世界,在斯坦因之后又有法国人伯希和、日本大谷探险队橘瑞超、吉川小一郎等也相继来到敦煌莫高窟,从王道士手中买走了其中最精华部分的手写经书,致使莫高窟中最精华的手抄经书和画卷流散到了很多外国的大博物馆中,再加上王道士本身对莫高窟墙体和壁画的破坏,给我国的历史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