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汉代手工业的杰出成就 – 开来之家

金缕玉衣——汉代手工业的杰出成就

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被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出来,随葬的大批珍贵文物在地下湮没了2000年之久后也得以重见天日。“长信宫灯”、“狩猎纹博山炉”、“鸟篆文壶”等青铜器鎏金错银镶玉,无不巧夺天工。其中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精美绝伦,尤其引人瞩目。

金缕玉衣又名“玉匣”或“玉柙”,汉代帝王贵族死后一般穿着它人殓,希望能使尸体不朽。玉衣状如人体,由玉片和金丝编缀而成。出土的两件玉衣中,刘胜所穿的玉衣长1. 88米,用玉片2498块,金丝1100克;刘胜之妻窦绾所穿的玉衣长1. 72米,用玉片2160块,金丝700克。玉衣上的玉片磨制精细,金丝连缀严整,实是汉代手工业的杰作。汉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汉代手工业门类很多,有冶铁业、铸铜业、制盐业、酿酒业、建筑业、丝织业、舟车制造业、漆器业、造纸业等等。诸业都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冶铁业、丝织业和造纸业。与前代相比,汉代冶铁业的分布范围更广,冶炼规模更大,冶铁技术更高。河南郑州古荥镇出土有西汉炼铁炉遗址,炉体呈椭圆形,鼓风设备良好,其中有座高炉估计可日产生铁一吨。炼铁遗址中残存的燃料除木材外,还有原煤和煤饼,说明当时已经用煤作为冶铁燃料。

西汉时冶炼工人已发明了淬火技术,就是在铸造刀剑时,将烧红的刀剑浸入水中,使其坚韧和锋利。东汉时炼钢技术得到发展,当时固体脱碳制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炒钢(用生铁炒成钢)技术亦有提高。东汉时杜诗发明了水排,用于鼓风冶铁,既可节省人力物力,又可加大风量,提高炉温,进而提高生铁的质量。

汉代纺织业的生产规模很大,既有官营作坊,又有富豪人家经营的手工业作坊,还有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个体生产。丝织品的种类很多,有缣、帛、绢、锦、绣、绮、觳、纱等。丝织品制作精美,有的织有天象、鸟兽、植物和几何图案等精美花纹,有的则织有“延年益寿”、“长乐光明”等吉祥文字。汉代已开始使用提花机,这是纺织技术的一大成就。西汉纺织品的社会总产量很大,除中原地区使用外,还销往匈奴、西域各地,甚至远销欧洲,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便源于此。

西汉时期,造纸术业已发明,但最初的麻纸质量低劣,很难用于书写。东汉和帝时,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以树皮、麻头、旧布片、鱼网等为原料,克服了纸浆的化学处理和漂白等技术难关,使得纸张变得简便实用。蔡伦发明的纸,被称为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汉代手工业的发展可谓百花齐放,春色满园!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他们的辉煌业绩永远值得后人自豪和骄傲。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