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车和曲辕犁-古代农具的改进与完善 – 开来之家

筒车和曲辕犁-古代农具的改进与完善

《太平广记》中的一则故事讲到,唐初有一个名叫邓玄挺的人,曾在一所寺庙的菜园里看见一部木筒水车立于井上,这种水车就是我们所谓的筒车,它是唐时出现的一种新的浇溉工具。

在农业社会中,灌溉工具的发明与改进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关键性因素。我国早就发明的桔槔,一种井上汲水的工具)和辘轳,到唐代使用比以前更加普遍了,东汉三国时出现的翻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筒车。

筒车与翻车的最大区别在于,翻车通过木片在木匣子中的移动来带动水的运动,而筒车则是利用竹筒或木筒来实现水的移动。筒车的种类不少,比如四川地区的筒车,形状像纺车,用细竹制成,车上绑着竹筒,旋转时,竹筒在低处舀水,到高处泻水。另有种木桶筒车,水车上连结着许多木桶,在人力使水车转动时,木桶便可以连续将井水提到地面灌溉。

这两种筒车与翻车一样,需要用人力,在山区丘陵岸高水急之处,使用颇不方便。于是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水转筒车,这种筒车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转轮,由一个横轴将其架于河边,转轮边缘斜装上若干个小竹筒(或木筒),整个筒车的下部浸入水中借水流转动转轮,这样下部灌满水的筒就可以周期性地移到高处依次排空,注入通向田地的沟渠。这种水车不但节省了人力,而且不用专人看管,功效大大提高了。

除灌溉工具外,唐代其他农具也有不小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曲辕犁和耙等工具的出现和应用上。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开始使用牛耕,西汉时期犁耕出现了,不过那时用的是直辕犁。到了唐代,人们又在直辕犁的基础上改进发明了曲辕犁。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太湖流域,因古时候那里称江东,所以又叫“江东犁”。同过去的犁相比,曲辕犁至少在三个方面有重大改进:直辕改成了曲辕,增装了犁凭与犁壁。这种犁具有运转灵活、容易调节耕地深浅、有利于提高耕作速度等特点,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故在南方推广很快。这种形式的犁一直保留到今天,它的出现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一个标志。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耙、碌碡等水田整治工具。人们在整治田地时,首先翻耕,然后驱牛驾耙,耙碎大土块并清除田面的杂草和作物的残茬败叶,最后碌碡碾碎填平,形成了南方水田整治“耕—耙—砺砰”的配套体系。

新农具的发明、改进对当时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对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