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哪些人才能吃到肉,怎么吃?…
夏商周时期,肉食多为贵族享用,故贵族又被称为“肉食者”。东周时期,孟子向梁惠王讲其理想的境界,其中有一项,便是“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普通民众,直到老年至七十高龄,方才可以吃上些肉。孟老夫子,把这作为圣贤的君主能够称王于天下的一个标志。
但这也正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上贫富分化情况的严重,这也正如孟子所说,在当时的社会上“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东周社会上的士人的生活,有的也往往处于相当艰难的境地。孔子曾经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当时的普通人难得酒肉,越王勾践曾经用酒肉奖励生育者,“生丈夫者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周代社会上从总的情况看,家畜的饲养并不太多,所以有“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的说法,各个阶层的人员对于肉食都是比较重视的。
在饮食习惯方面,东周时人还十分讲究烹调的火候和技术。齐国的晏婴曾经讲过烹制肉羹的方法:“和如羹焉,水、火、醢、醢、盐、梅,以烹鱼肉,婵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溲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火候的掌握与辅料的配合,是烹制鱼,肉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孔子说“失饪,不食”,指的就是烹调不好的食物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