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是怎样出现藩镇割据局面的 – 开来之家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是怎样出现藩镇割据局面的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分水岭,下面我们谈一下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是怎样出现藩镇割据局面的。

755年年11月,军阀安禄山召集部将,假诏说:“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杨国忠是当朝国舅大人,时任宰相,得意忘形,与安禄山及太子李亨都有矛盾。

第二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次年即被他儿子安庆绪杀死。759年安禄山的副将史思明又将安庆绪杀了自己称帝,761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又将他杀了自己称帝。763年,史朝义被唐军重重围困,只好上吊,“安史之乱”结束。

唐玄宗的太子是李享。李亨是李隆基第三子,在争宠夺嫡斗争中偶然胜出,又偶然登上皇位。他本来可以说是个好人,但不是能人,国泰民安之时恐怕也不能胜任一国领袖之职,何况在这烽火连天的乱世。他犯了一系列大错,首先是向回纥借兵平叛,条件是“克城之日,土地、官员归唐朝,金银财宝、老百姓皆归回纥”,即收复长安之日允许他们纵兵抢掠首都(后改为洛阳),并年年购买他们的病弱马匹。这既愚蠢又可恨!他忘了老祖宗李渊起兵时向突厥求援,暗中却交代:“胡人兵马入中国,实际是一大祸!”可李亨竟然以洗劫百姓为条件,让我迄今不敢相信。当时韦庄的长诗《秦妇吟》,这里摘几行:

家家流血如采沸,处处冤声声动地。

舞伎歌姬尽暗捐,婴儿稚女皆生弃……

这就是皇上借兵换来的局面!我觉得李亨借兵根本不是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而只是为拯救他个人的权力。他比安禄山之流更可恶,人民完全没义务拥戴这样的皇帝!

第二大错:759年底,平卢节度使王玄志病逝,部将自行推举接班人,李亨却没能维护中央的权威,迁就追认,只求维持表面稳定和谐。这就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从此一个个节度使有样学样,骄兵悍将随意逐杀、废立节度使的事经常发生。

李亨在另一场宫廷政变当中受惊暴死,其子李豫接任,即代宗。他虽然最后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延续了其父皇的错误,一方面再次向回纥借兵,并同样许诺让他们劫掠洛阳,大火数月不熄,一万余人烧死;另一方面大赦安禄山、史思明的旧将、亲族,让他们变成新的节度使,形成一大堆新的藩镇。他们在各自辖内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特别是“河朔四镇”,即驻幽州(今北京)的卢龙节度使、驻恒州(今河北正定)的成德节度使、驻魏州(今河北大名)的魏博节度使、驻青州(今属山东)的平卢节度使。其他节度使见了,自然眼红,纷纷效仿。换言之,纷纷学着跟中央闹独立,形成一个个事实上的独立王国。

黄仁宇在评论“安史之乱”时写道: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