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旅店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旅店的国家。据考证,我国古代的旅店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商朝时,开始出现了“驿站”,当时是供官方传递文书和往来宾客居住的处所。西周初期,为了方便诸侯进贡和朝觐,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来宾按爵位高低,分别受到不同的接待,这实际上是一种“官营”的旅店。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业兴盛和交通发达,“民间”旅店逐渐兴起。这些旅店食宿不分,主要为商人服务。
西汉时期,旅店的范围得到扩大。西汉首都长安,馆舍星罗棋布,不仅有供各地客商住的“郡邸”,还有供外宾居住的“蛮夷邸”。 张骞通使西域以后,来长安的西域人口逐渐增多,各族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频繁起来。为此,西汉朝廷就下令在长安兴建了“蛮夷邸”,供外国使节、商人和国内少数民族的代表食宿。“蛮夷邸”实际上是国家宾馆,汉代以后分别称为“西夷邸”(南北朝)、“四方馆”(隋、唐、宋)、“会同馆”(元、明、清)。各朝代的国宾馆均按宾客的国籍或不同民族分设馆舍。
例如唐代扬州的日本馆,楚州的新罗馆,广州的番馆等。政府派有专门管理宾馆的官员,馆内的接待服务人员中还有通事(即翻译)。
到了元代,旅店已成为最兴旺的行业之一,甚至出现了皇家开办的旅馆。明清时,服务热情周到的民间旅店也大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