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的意思 从“言为心声”谈说话 – 开来之家

言为心声的意思 从“言为心声”谈说话

语言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成语“言为心声”。

语言并不仅仅是说话,还有文宁语言、身体语言、行为语言甚至是无声的语言,譬如怒目而视、含情脉脉、怒发冲冠、眉飞色舞、兴高采烈这些面部表情和舞蹈演员的舞蹈,哑剧演员的动作,都能像语言一样表现自己的心理,传达要想表达的信息。然而,说话是最重要、最普遍,也是最简单的“语言”的表达形式。

“话”是人类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载体。对大人物来说,说得好,“一言可以兴邦”,说不好,“一言可以丧邦”;对小百姓来说,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说不好,“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学会表达,学会说话是关乎我们每个人做人、做事、发展的大问题。

既然“话”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使用的语言,既然言为心声,那么,每一个人说的话就能反映他的情绪,表达他的感情,展示他的好恶等等心理问题和提出他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正是言为心声,所以别人能从一个人的话里得到信息,了解他的心理,这就是汉代文学家扬雄说的:“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用德国心理学家索绪尔的话说,“归根结底,语言中的一切都是心理的。”人的愤怒、高兴、焦虑、激动等等,一般都可以从人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特别喜欢说话,一天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人们把这类人叫“话匣子”;有的则沉默不语,“三锤打不出个屁来”,人们把这类人叫“闷葫芦”,

“话匣子”和“闷葫芦”都与遗传基因有关,隋代的贺若弼,他的父亲贺敦因为言语不慎冒犯了北周的皇戚宁文护,被宁文护陷害致死。在他死前,把贺若弼叫到跟前说:“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他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日的就是让贺若弼记住口舌之祸的灾难,希望儿子不要重蹈覆辙。贺若弼在北周为官时,言辞果然十分谨慎。但后来帮助隋文帝建立和巩固隋朝的功劳大了,话也多了,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也说,最后还是因为说话而被杀,可见,喜不喜说话,与遗传基因有关。

但“话匣子”和“闷葫芦”更多的是和心理有关系。“闷葫芦”的主要原因来自恐惧和自卑。当我们在专家、高官面前,“话匣子”也会变成“闷葫芦”。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讲过一个故事:前苏联时,在电影《攻克柏林》中扮演主角安德烈的明星演员请刘将军领他去见斯大林,可当斯大林站在他面前时,这位演员吓得直往后退,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反之,当一个人在情绪愉悦,没有压力时,“闷葫芦”也会变成“话匣子”。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中的“选择性缄默”和我们常说的“人来疯”。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