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何称“大夫”或“郎中” – 开来之家

医生为何称“大夫”或“郎中”

大夫和朗中都是古代的官名。何以称医生为“大夫”?据考证,将医生称为“大夫”,最少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大夫,最早是一种官职。古代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春秋时代的大夫,按职位高低不同有上、中、下之分,如楚国的屈原曾任三闾大夫。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称号。但这都不是医官。

自宋代徽宗政和年间改订官阶时,医官开始置大夫以下官阶,一共分为七级,官职有22种之多,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等。因此,从那时起人们就把医生统称为大夫,至今北方人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郎中亦为古代官名,始于战国。汉代沿置,属光禄勋,管理车、骑、门户,并内充侍卫,外从作战,分为东郎、户郎、骑郎三类,长官没有车、户、骑三将,其后类别逐渐泯除。

自隋唐至清,各部皆沿置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丞以下之高级部员。称医生为郎中,乃南方人的方言,始于宋代,从此沿用至今。

相传,南宋有位郎中(官名)叫陈亚,为人诙谐,又爱好文字游戏,曾以中药名写诗百首。有一年大旱,陈亚和友人蔡襄在路上看到一个和尚求雨,赤膊自晒,殊为可笑,陈亚随口念道:“不雨若令过半夏,应定晒作葫芦巴。”半夏、葫芦巴都是药名。

蔡襄见他讽刺过分,便道:“陈亚有心终归恶。”

陈亚应声道:“蔡君除口便成衰(‘便成衰’为中医学‘泄泻’的别名)。”

此事传到民间后,陈亚名声大振,人们认为他不但熟谙药名,也通医术。后来,常有学医者以读陈亚“药诗”为乐事,郎中也渐渐成为中医师的代称了。

不过,在我国古人的习惯上,大夫和郎中也略有区别。一般设馆医人的医生,都称为大夫;至于草药店或上街高喊包医奇难杂症的医生,却称他为郎中。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