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还好吗?… – 开来之家

秩序还好吗?…


继往开来,对梦想脚步的追逐从未停止过! 一个新的故事会马上开始了!

  门铃响的时候,我正跪在花圃边拔草,指甲缝里全是黑泥,头发里杂着青草。
  
  按铃的什么人听到了我的吆喝,折进了花木扶疏的小径。我用手遮着阳光,觑觑来人,嗬,是个穿浅绿衣服的警察。
  
  “秩序局的吧?”我问,一面将手上的泥巴擦在蓝布裤上。
  
  他微笑着点点头,我却一点儿也不想笑:“你们来总不会有好事。”
  
  他翻开手里一个卷宗,我望望篱笆,苹果枝才修剪,不致于伸到行人头上;人行道上除了三两株长了白头的蒲公英,还算干净;早上取报纸时张望了一下,好像连狗屎都没有;我的汽车,规规矩矩地停在车库里头———你来做什么?
  
  警察先生把卷宗凑近我,指着里头一张影印的照片——是个坐在驾驶座上的女人。
  
  “这是您吗?”
  
  还用说吗?
  
  “您在2月13日下午4:03超速驾驶经过这个路口?我们将罚单寄给车主,车主回函说驾驶人不是他,所以我今天前来证实——”
  
  “没错啦。”我弯身将杂草抛进竹篓,“开车的是我,不是我先生。”
  
  警察先生开始作笔录:名,姓,性别,出生日期,准确地址……我拎起剪刀,咔嚓剪掉蔓杂的莓果枝藤。
  
  “您的行驶车速是13公里,这个路口所允许的是‘步行速度’,也就是时速10公里;您超了3公里——”他在卷宗上涂了几笔,说:“罚款20马克——。”
  
  “不付!”我说。
  
  “不付?”他有点惊讶,将已经套上笔套的笔又抽出来,打开已经夹在腋下的卷宗。
  
  “不付!”我面对着他。这个看来五十多岁的人有着特别温和的举止,不像一般咄咄逼人的公务执行者。他的须角泛白,眼睛带着笑意。
  
  “为什么?”他重新握好笔,等着我的回答。
  
  我把剪刀扔进竹篓里,莓果藤从我手指之间“咻”地一声弹回去。老兄,自从你们在那个路口装了那个照像机之后,我已经接过两次罚单了,你这是第三次。我实在火得很,但是你只是个执行者,跟你发怒没什么意义。
  
  “您请这边凉椅上坐坐,”我领他到池塘边,“我给你们秩序局去过两次拒缴的信,我给您再念一遍就是。您等等。”
  
  警察先生摘下帽子,就在一丛紫色堇旁坐下。他身后的池塘已经抽干,尚未注入清水,黑油油的烂泥巴上飞着细手细脚的蚊子。
  
  “第一次,我行驶时速17公里,超7公里;第2次,15公里,超5公里。拒缴理由是这么写的——”
  
  警察饶有兴味地仰头看着我念:
  
  第一,镇内行驶时速限制一般是30公里,在这个路口突然变成10公里,而在路口前又无任何具体障碍(譬如路标)警告驾驶人时速改变。
  
  第二,路口的标志事实上只写着“步行速度”,并未注明“10公里速限”。
  
  第三,即使注明了10公里速限,汽车内时速仪上最低刻度是20公里,也就是说,20公里以下的速度已无仪表显示。驾驶人如我,无从知晓所行速度属17或15或13公里。
  
  第四,

给工具贴上精美照片

布鲁克斯是华盛顿一家制衣厂的老板,手下有很多工人。有段…间,他发现厂里的剪刀和尺子没用多久就坏了,原因是工人们都不爱惜,常用剪刀撬东西,还把尺子当飞镖掷着玩。布鲁克斯就想,有没有办法让工人们改掉这些
在前三种情况之下,要求驾驶人为三五公里之超速而罚款,实在荒谬、荒诞!
  
  本人平常乃一循规蹈矩之市民,但衡量此不合理(虽然合法)的处罚,决定采取甘地和梭罗的“不合作主义”,拒缴罚金。
  
  署名:龙应台
  
  “怎么样?”我问,“您的速仪上有10公里的刻度吗?”
  
  警察用手背挡着耀眼的阳光,摇摇头。
  
  “那您怎么能知道自己开的是13公里还是10公里呢?”
  
  “凭感觉嘛!”
  
  我哈哈大笑,“这种感觉,您有,我没有。所以您是警察,我不是。”
  
  在他身边坐下,“感觉,不能作为法律的依据吧?”
  
  “不管您同不同意,法就是法呀!”他说着,重新戴上帽子,“天竺葵开得很好!”
  
  “粉红色的最漂亮!”我也站起来,准备送客,“可是法总得合理吧?!不合理的就是恶法,不是吗?”我觉得自己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他很礼貌地和我握手,“您知道,”清清喉咙,“这样一来,您的罚金会变得更重;下个单子来,就是40马克,再不缴,就是60马克——三张罚单就变成180了!”
  
  他的后脚跟踩到了一只垂下来的天竺葵,我的心一痛;高涨的公民道德勇气也受到了打击:“别别别只谈罚款,总有人要对我的抗议提出解释吧?!”
  
  他已经走到了篱笆外边,挥挥手:“您不会赢的,相信我!”
  
  “恶法非法,”我倚在栏杆上伸出半个身子,大声地对着他的背影,“恶法非法,您懂这个道理吗?”
  
  再见!再见!
  
  我压根儿不想再见到任何秩序局的人。你如果问我中国人和德国人有什么不同,答案很简单。中国人在街上碰到熟人打招呼时,说:“吃过了吗?”德国人碰到一堆朋友,开口就是:“秩序还好吧?”
  
  中国人靠米饭过活,德国人靠秩序;所以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餐厅,有德国人的地方就有秩序局。
  
  处罚13公里的时速,这秩序局实在走火入魔了。回到竹篓边,拎起大剪刀。好,奋斗到60马克的时候,我就停止,就屈服。人家梭罗不也只坐了一夜的牢?抗议到底的代价太昂贵了,何况我也没有那个时间……
  
  我轻易地原谅了自己,却再也提不起兴致继续修剪莓果枝。气馁地躺进伞下的凉椅,随手翻开今天的小镇报纸,竟然,竟然有这么一篇报道:《大半市民落入陷阱,新置相机引起争议》
  
  ……前任市长本人亦以时速11公里被拍照,罚金20马克,市长拒缴。消防队队长以15公里时速被开罚单,他愤怒地说:“20公里以下,只能用大拇指来测量了。”
  
  两名律师正准备和市政府就此交通标志对簿公堂。一位高级警官在接受访问时率直地说:“如果我在那个地点被照像的话,那我非打官司打到倾家荡产不可!妈的!”
  
  妈的!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开来之家,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哲理,读一年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