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难过时,请不要随便对他说这10句话! – 开来之家

朋友难过时,请不要随便对他说这10句话!

NO。1——你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

  

  在我们的语境中,“改变自己”的潜台词,往往是劝说别人变得忍让屈服。请不要劝说你的朋友忍让屈服,你要支持他变得强大起来,需要改变的不是自己的原则,仅仅是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而已,他仍然可以做原来的自己,不需要去改变别人,只是改变对待别人的态度而已。

  

  NO。2——社会就是这样,你又不能改变社会,只能适应

  

  对别人说这句话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个社会哪样?你认识中的社会和别人认识中的社会一样吗?

  

  NO。3——不要抱怨,抱怨又解决不了问题

  

  与这句话类似的还有“有抱怨的时间不如去做……”“有抱怨的时间你早就……”“有本事不要在这里抱怨,去……”。

  

  抱怨其实是一种不太受周围人欢迎的行为,特别是不能感同身受的人,他们会本能地逃避负面情绪,并且阻止他人情绪的表达。

  

  然而,在你的朋友向你诉说自己的痛苦或者悲伤时,请不要对他们说“不要抱怨”,他们只是想要有个人倾诉而已,他们需要的不是提出建议,而是有人能包容他们的负面情绪而已。

  

  NO。4——少抱怨,多感恩

  

  抱怨该抱怨的、感恩该感恩的就可以了,尊重自己的情绪表达,对不值得感恩的人感恩,是种什么心态?

  

  NO。5——比起谁谁谁,你已经很幸福了

  

  我从不认为幸福不幸福是比出来的。他们总会找到比你更惨的人。来证明你“其实已经很幸福了”。有比你惨的人,你就觉得自己幸福了,某种程度上不是一种好的心态。这几年,劝人要知足的越来越多,鼓励人有追求的却越来越少。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幸福还是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不能因为世上断腿的人多,就不允许崴了脚的人哼哼。谢绝比较谁更惨,谢绝“你这样已经算是很幸福”。人幸福不幸福的标准是自己的,不是比较出来的。尤其是不要在朋友郁闷的时候,再跑过来说我当年多惨多惨你现在这个算什么。

  

  NO。6——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用“凡事”取代就事论事,以偏概全,用一个“多”“少”的界定,直接混淆了黑白。要求你凡事对内归因,就像是这十句话的共同特点那样,是对对方错误的有意迁就和回避。矛盾的起因,该谁的就是谁的,如果要“多”找自己的,“少”找别人的,就只能是把别人的错误压在自己头上。不回避自己的责任,但“原因”该谁的就是谁的,我们没有“多”找自己原因的义务。

NO。7——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过的快乐一点?
  
  很多人只是机械地重复它,自己却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多数时候,快乐还是不快乐,是有原因的,一天到晚除了快乐什么都没有的,是傻子。想变得快乐起来,应该去直面引起不快乐的原因,而不是用这种麻木的话安慰别人和自己。
  
  NO。8——父母都是为了你好,只是方式不对
  
  只要目的是“为了你好”,任何方式你都要接受,甚至还要感恩。但是,“为了你好”这件事是不能证明的,因为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做出的伤害,全部会用“方式不对”来掩饰。这是流氓逻辑。
  
  一个人,强调自己的父母是对自己好的,强调自己爱自己的父母,完全没有问题,值得支持。但他没有资格判断别人的父母是不是这样的。更没有资格在一件他不了解的事情上,断言谁对谁错。
  
  即使是属于“真的好”的一部分,此言也不可取。父母所追求的,是他们所认为的好,不一定是孩子认为的好。方式不对,也应该为这份不对负责。方式不对,子女也有权反抗。在朋友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请不要盲目地用这句话安慰他。
  
  NO。9——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等于“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要推翻这条假设,仅需要一个反证即可。事实上,反证绝对不仅一个,只是多数圣母,对这些反证会选择无视。或者干脆在“爱”的定义上做文章,把伤害说成是爱,是表达方式错了的爱。所谓“表达”,需要有“内在”,没有“里”何来“表”,内心无爱,如何能表达出爱?你父母爱不爱你,你爱不爱父母,你自己感觉是就可以是。但是你没有资格判断另外两个人之间有没有那种爱。人心是复杂的,父母也分很多种。
  
  NO。10——再过几年你就不这样想了
  
  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再过几年你就会像我们这样想。
  
  随着年龄阅历的变化,想法改变会很正常。但是,没有人能够断言自己将来会怎么想。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对事物的看法是唯一的,世上所有的人都会“这样想”,没有“这样想”的人,仅仅是因为时间还不到。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