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阶梯》
“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 更勿因善恶而嗟之,更勿因恶善而赞之。人不能因为善事小不去作,坏事小而去做;更不能因为出于善心做了错事而去唾弃,也不能因为出于恶意的行善而去赞美。
———-题记
( 一)
我们的基层教育不知是否存在问题,我觉得存在失误。学习只把培养高分做为目标而忽视了素质教育,也或误读了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看成了多能培养,而忘了素质教育的初忠。在我看来人的素质主要是由品德高低来体现,品德又是由人的行为善美所反映,然后才能是能,也就是才。一个人的能力是由德i才合并后的高低所决定,没有品行的人能力再大也走不远。
教育要树立的是培养有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即是教不出人才,但也要育出有德的人,有善美观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对整个社会和人类无危无害,走到哪里都能和善一方、善处事物。而有才无德,不存善念,唯我独尊,走到哪危害到哪,即无大碍也有小害,谁碰见谁接受不了。
人的善恶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故有:古人的“教妇初来,教人婴孩”,今人的“小儿不辨善恶,跟上好人学好人,跟上坏人学坏人”之说。这就显得基础教育尤为重要。
现在的体制教育是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人未来的一生,完全有可造之机。在基层,学校却怱视了,只把学生当做是来学文化知识的,而多少忽视了全面教育。这样说也许学校感到不平,但只要放学时你站在校门口就能看见,学生一出校门上窜下跳找小吃零食摊点,边吃边扔,所过之处满地白色污染,不爱环境,全然不顾环卫大叔大婶的辛苦。路边的风景树也成了他们打跳的对象,全然不顾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孩子小,不懂事,把做小坏事,当做好玩,不知这是美行还是善为,更不知从小就从文明做起长大自己会受益(当然还有相当浓厚的家庭教育,我们另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成长,坏毛病养成习惯。由学前或小学教育的忽视,在初高中或成人教育、甚或步入职场后才去修正,习惯早己形成自然。
然而,懂文明,讲礼貌,尊师长,爱老糿,护环境,讲美德……等等这些都应该是跟随从小的成长教育获知,在成长的过程中辨识好坏日益丰富,而使自己毕生受益的东西,往往这些孩子缺乏、不具备。
当这些高分、素质残缺的人才走进社会,他们固然不知自己身上的不足,固然不能适应大的团体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氛围,更不能和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步伐同步。也就很难在有高素质要求的強企、外企长期生存,使自身的社会价值大打折扣,也使自身在知识经济上的投入产出大打折扣。他们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做自身习惯的修正来适应角色互换。我们的基层教育存在失误,不单单只在学校,还有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二)
家庭教育出了大问题!家长的作派深远的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也使学校教育的成果大大折扣。我们的家长有的把孩子当成自已的私人物品,宠养。不分行为的对错一概赞美;有因自身事务的繁忙对孩子顾不过来的懒养,从而滋生恶习坏样,催生树苗向歪成长;有的无视或横视别人、旁观者和学校老师的调教;有的家长对人心无善念,对待生活无序杂乱、处事接物 不加节制、言笑举止不分场合,一味横行,活生生做着该子的“榜样”,虽然这样的家长为数不多但榜样的力量无穷!在体制教育失误的情况下,一个家长影响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传染一群孩子,一群孩子长大代表一个阶层。他们便站在了爹娘预定好的人生阶梯,无法抗拒。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能出人头地。 在房价高涨的情形下,家长更是望子成龙,许多家长放弃了工作选择了陪读,但她们也或忘了教育的初衷是“育人”,她们只把“养人”当成主要任务,在学校追求高分,出学校报钢琴班、画画班,报各种才艺班等等 ,报这些班目的是让自己孩子多学多艺,将来有好工作,有好前途。实际上学这些才艺,只是丰富了自身的素养,气质,对将来的人生有一定助益,但这不能够彻底提高人的品德修为。家长是在只求高分多能,却忘了人品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何况,孩子尚小,这些非特能的技艺,在以后不堪重负的生活里留存、生养多少。
学生在家长身边这不让做那不能干,一味的读书,读死书,其他全由家长代劳,养出了撒娇充甜的妹子和娘泡十足的书生。也或有的家长自己只管做饭喂饱孩子,孩子进了学校,自己耐不住寂寞寻了麻友。更有的,孩子一边做作业,家长一边围桌打麻将,孩子的学习、家长的误乐两不误。这些好赌的习气或多或少的浸润孩子的童心。
星期一的早上,碰到一位农民工家长,一路責怨谩骂着自己的女儿不好好学习,女儿则痛哭流涕,不言语,只一个劲抽嘘抹眼泪。从他的責骂声中听出,女儿上小学,因为贪玩,作业做得一塌糊涂,去学校后老师让回来请家长。三百多米的路上洒满了父亲翻来覆去的那几句責骂。快到校门口了,学校的书声琅琅,可他们的骂哭不断。我有些不忍的说:“你骂这么多,还不如让她在节假日回老家干一天农活,体验一下生活来的有效果。”父亲哜責的看了我一眼。我想这位父亲一定是嫌我多管闲事。这也是农村现行的普遍教育形式。
我见过一些陪读的家长:一位把楼上租住屋铺着瓷砖的客厅当体育场让自己孩子跳绳,穿刀鞋溜冰,还带外面的孩子一起这样玩闹,嘈杂、声响巨大,暴殄天物不说,扰的上、下,左、右楼层的住户不得安省。房主去劝说,几个家长还一起上阵,口出狂言:“出了钱的,合同不到,你管不着”,“再说,是孩子,怎么不能玩?你家养过孩子吗?”这些声音还久久萦绕耳边。这些孩子的无知之举,在家长的无耻之言的蛊惑下不难想象,天真烂漫,稚嫩无邪会在自私的引导下日渐开出怎样的残烂。房主无可奈何,只得强行阻止,更有一位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竞说“找人把房子炸了!”这是怎样的熏陶,这是怎样的家教啊!鲁老“救救孩子”的呐喊尤在耳边。
试问这样在别人家做客的家长表现出这么恶劣的行为,长期下去能教出多好的孩孑?本是一颗颗幼小的好苗,在这些家长的身传言教下将来会成长健康吗?还有的陪读家长边走边吃,瓜子壳、果皮随吃随吐随扔,更有甚着带着幼儿一起把甘蔗皮、食品袋扔进公益下水道的沉淀坑,他们认为扔进去别人看不见。可是最终出不来只能堵水路,日久天长城市遭殃。
这些家长无意识的就给孩子浂输这样的“善和美”,从小接受这样的家教,会把孩子送到怎样的太极?
也难怪,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分数线的上下,跟本没把社会的功德教育也或品德教育,像文化课教育一样重视的抓起来,孩子的家长受到的是同样的体制教育和家庭教育,一代传一代,更别指望这些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了。
一天,到一对夫妇朋友家去,见他两老有些聊寞,便问:你儿子儿媳在重庆工作,何不把小孙女接回来照看,也给他们减少负担?”朋友回答:“儿子、儿媳不愿意,他们说,我们接回来只是养人,让她吃饱穿暖,有学上而已,不是育人。”是呀,育人是要环境和氛围、精致里的细心、大爱里的关怀,觉悟里的天成。
有幸看了一位叫周冲的网红作者写的一篇《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写的很好:
“这个拼爹是教育语境下的拼爹。
真正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
爱学习的家庭,父母热爱,孩子喜欢,自然不抗拒,做的开开心心.
孩子就是家庭的缩影,教育就是拼爹拼妈。
一个优秀的孩子,其背后的家庭一定充满尊重,书香与爱,父母不说博古通今,但一定通情达理。一个问题学生,他所置身的原生家庭,则一定也从满问题。”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父母的爱好,家庭氛围影响和决定着孩子的兴趣爱好,习惯养成,日久天长,浑然天成。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只有在生活中不断修正,具有高品德、高素质的家长再配合学校的全面教育,拼弃高分多能,才能培养出一代精英,八方进财的国之娇子。
(三)
教育还包括公众教育。
孩子在家庭在学校所学不到的就会在公众中去看、去学、去模仿。而公众形象和公德教育是自然而然贯穿到幼儿精神成长的全程教育。有咋样的生存环境,有咋样的父母浸润,接受怎样的学校教育,三者兼顾产生出对周围、对生活怎样的客观认知,这个认知渐成,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就会树立咋样的世界观,来影响人生,推进社会,改变世界。
世界观树立的全过程与父母的遗传没有关系,与DNA,与染色体,与蛋白质,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完全是后天感知形成长大后的天然。而这个后天形成的世界观,又左右人的社会行为,影响人的一生。对人的一生影响的好坏,是由孩子成长过程对周围的认知来决定,又反作用于社会中、生活中、实践中。这个实践活动又表现到社会活动的德、善、行,待人接物的礼、义、廉、耻。
公众教育的正能量应该是社会公德的教育,人人都应该是别人学习的榜样。然而公德教育渐渐在背离原意,驶向偏差,变成‘功得”激励教育,也就是下了多大功夫,得了多少实惠;干了多少事,拿了多少钱,不拿钱不干事,甚至拿了钱也干不了事的骗局。而缺乏了有予无求,只求心安的善行,更缺乏了作为社会人的奉献与大爱。
从小耳濡目染的是金钱、名利、虚荣,损人成常态,走到那破坏到那。公园的座椅被踩踏的泥污不堪,公众设施拆分的缺腿少胳膊。亲眼见有的家长带小孩到广场,自己去跳广场舞,孩子在周边设施上边玩、边坼分设施,科学实验发挥到极致。好心人劝说白眼相向,家长还帮腔并不以为然。公理之事无人可为、无人敢说,久而久之公德之心全无。对于那些缺德者,更是上辈人无德误导小一辈,还教会旁边不辨是非的儿童。
记得先前有一位不长见的朋友,孩子从小天资聪慧,小学,初中,高中跳过三次级,还小奖不断,大奖让人艳羡。是邻里孩子学习的楷模,全县的响当当优生。可一次在街上,孩子拿着玩具枪,瞄准路灯“啪”的一声,碎了,灯灭了。当大家目光聚焦朋友,他却不以为然“孩子,玩儿,没事,还真准!”。当时只见一位老者摇了摇头,我不解其深意。现在我懂了,因为朋友的儿子至今业绩平平的还是个小文员,在职场专业出类拔萃,却输给了人品。
公众形象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反咉!不是要你能说会辺、能拉会唱,而是坐有坐相、站有站姿,行为要养眼,而不是让人不能入眼,言语不说充满正能量但要和气、顺耳,而不污秽恶心。对人存善心,对事存善念,要懂的感恩,宽容,接纳,忠诚,与人合作,积极向上,从小要教会、懂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网传的火车上的不雅和蛮横图片,曾困绕国人,指責声炒红网络;出国游的不雅行为、哗然举动,让它国对中国人瞠目,我们的公众形象碎了一地,演升为国耻。
公德即美德,有了美德,善心便会常存,善行天下。善心常存才能悟明自己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能为他人树起样板,才能走到那,那里便是一道风景,也才能人見人爱,也才能给自己筑一条通往发达的路。
在公共环境中,人若能内敛自己,便能教会别人。
( 四 )
教育缺失的背后形成了社会人的阶梯。这个阶梯的形成使中国社会从世界观、价值观确立之初人群便拉开档次,阶层不能打破。
几十年一晃而过,做到后来,精英的孩子,还是精英。穷人的孩子,依然还是穷人。除了您实力(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更关键的是软实力(家庭观念)的高低不一。精英“遗传”给下一代的是自由、野心、从容、自律与不屈不挠。穷人”遗传”给下一代的多是自卑、短视、暴戾、散漫与轻易放弃。秉持不同观念的人,自然拥有不同的视野,匹配不同的行动,获得不同的人生,收获不同的代价。
人以类聚,鸟以群分。相同的世界观决定了同一类人,相同的价值观决定同一类人的价值取向。受过良好的综合教育,德才兼备,具有相同普世价值观的一类、人们称为精英的人,善行德厚,广聚人气,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位居高层决定着社会人的走向,他们知道君子者有所为有所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施德与人、与社会大众。
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人都能摒弃原来的恶习,修正自己的不足,作适应社会、适应场合的调整,从而找到自己的定位,赢得朋友、赢得事业。迈向更高一级阶梯。
而从小教育严重缺失的人,特别是受父母不良习气影响深刻的人,自律性差,自私自利,很难合群,他们面对高素质要求的企业、职业无所适从,只能游离在大门之外,或生话在社会底层,或成社会危害。
到此应该警醒的是我们的基层教育,应该远离误区。
更应该惊醒的是孩子的家长和我们普通人,应该摒弃杂念,规整行为。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我们的家长应分辨善恶,言行绝不能无意识的误导孩子!
让该子即是不能达到最高阶梯,也要让他们具备爬出最低阶梯(穷人)的能力。不能让家长固化的恶习去营造孩子天真无邪、尚不辨识的认知,而为他们畸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制造氛围,为他们不辨识里的无德行、无善举的行为壮行、助威,让他们为年少不辨识善恶而养成的习惯来为自己的人生幸福埋单,而是在人生的漫长路途中迷失自我。
为此我们的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显的重中之重,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一生,更希望每个父母的言行充满正能量,充满德与善,成为孩子向上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五)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更替日新月异,让才子有乘马快追总觉迟的慌乱,人人都在积极寻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为。学校的教育成果和家庭的教育成果的好坏,在这个角色定位中得到检验和肯定。
由此,家长望子成龙迫切,力所能及的让孩子到更高一级的大城市、好学校去接受教育培养。择居、择校甚至出国陪读成风,也使得越大的城市越拥挤,学区房高涨抢手。这些现象反映出不同城市、不同学校综合教育的程度、对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层次,形成的地域、学域阶梯。
在这个阶梯的各层,越是权力集中、财力旺盛,基础设施、综合资源配套,总体建设发展快的优生、优居城市,教育资源允配,原生人群普遍具备高或较高素质。学校的优教,家庭的优育,社会优质群体的相互浸润,使的城市的整体群生素质得到提升。表现出生存环境整洁、语言环境谦合、心态环境大爱向上,整体崇尚着有德、善为、憎恶的社会生态。
由择居择校可以看出,凡人都是向往美好,不愿意或不情愿在不纯净的气候环境生存,而被脏污浸染,丧失品德、蚀蛀善念。更愿意倾尽一切修正和补给自身的原始不足,来适应社会、更好生存。这是下意识里的需求,也是对美好最原始的动力。
家长在挣扎中寻求安心,学生在挣扎中寻求向上。 需要这样本沫倒置吗?
我看未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为了孩子舍家弃业的迁徙移居 ,不切实际的想方设法上名校、上重点。舍本求源。在这追求的过程中也衍生出许许多多的腐败,畸形和老师的变态,家长的无奈,教育本身的不情愿。这一切都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和人生幸福追求的初衷。
原因是:我们的基层教育出现了偏差一直在低阶梯游移。使教育朝着一条明暗不清的轨迹运行!失去了方向性。群生为了不被定格,为了逃离,需要做破土重生。
教育的宗旨是育人!综合教育的结果应该是育得:纵然不成功,也必然成器。纵然不成才,也必然成人。纵然不成名,也必然成就一番自己的人生气候。而不是“养”成一个好逸恶劳的寄生虫或恶贯满盈危害社会的害虫。
由于人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学域环境的不同,家庭和学校对素质培养要求的差异性,使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在生活、工作、和社会地位的各个方面自然的拉开阶层,形成了不同的阶梯。
而驱于下一阶层的人众,始终在抗争,沿着道德要求的阶梯向上爬行。
“ 当今社会,我们评论一个人的好坏,首先看的是他的道德素养。”一个道德本质差的人无法让别人接纳,也无法在职场立足,无法融入社会群体,更无法创出一番正儿八经的事业,也更难描绘自己的人生途径。
在这个现实的残酷竞争中,展开生存角力,可谁也逃不脱“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
行为低劣者,渐渐在竞争中被边缘化,特别是既无德行,又没技能的少部分人被淘汰,被角力掉。 被淘汰掉的那群人,形成一个形态上的弱势群体。然而,越弱的人,越得不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他们欲求不满,在备受苛责里心理紧张,于是,会无意识的进行防御,并为了彰显自己,渴望被接纳,则越容易仇富,并热衷于暴力,热衷于攻击,以维护心理平衡。他们愤概,妒忌,喷青世道不公,甚止反社会,反人类,走向与法律所不容,于人民为敌的对立面。打,炸,抢,杀大逆不道,无恶不做,成为人类的害虫。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深入接触这群人,他们的内心也矛盾着、煎熬着,他们不是天生就要做这样的人。其实质:做人的良知从小被误导,泯灭了;被畸形的不良教育,剥夺了。
另外,社会的怪相大多是被边缘化的那些人,或有才无德,冲破道德的底线,利用自己的聪明,则坑蒙拐骗,制假售假,地沟油,毒豆芽,毒奶粉,毒食品都由此产生,毒害百姓,成为害群之马。
在阶梯上层游走的是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或做足了后来的自我修正,是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很强的那一大群人。他们懂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事行为不违良心,不违道义,不违社会公德,始终检点自己行为来符合做人的公众要求,他们身上始终允满正能量,用这股正能量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在这一群人当中的一部分,他们挤身于资源允配,人文环境更好的大城市,获取公平,获取自由,获得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这一行为,也带来了负面的社会影响,使得大城市人挤车堵,房价居高不下。人员外出量增大,使的更多留守儿童失所,老人孤单无依。这群人虽然自己爬出了最低阶梯,但自然的循环,却始终逃不出下一代会居住在那个阶梯。
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公众教育结合全面、质量统一,资源配制均衡,许多负面的社会问题会遂渐解决并减少。
(六)
由于人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学域环境的不同,家庭和学校对素质培养要求的差异性,使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在生活、工作、和社会地位的各个方面自然的拉开阶层,形成了不同的阶梯。
而驱于下一阶层的人众,始终在抗争,沿着道德要求的阶梯向上爬行。
“ 当今社会,我们评论一个人的好坏,首先看的是他的道德素养。”一个道德本质差的人无法让别人接纳,也无法在职场立足,无法融入社会群体,更无法创出一番正儿八经的事业,也更难描绘自己的人生途经。
在这个现实的残酷竞争中,展开生存角力,可谁也逃不脱“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
行为低劣者,渐渐在竞争中被边缘化,特别是既无德行,又没技能的少部分人被淘汰,被角力掉。 被淘汰掉的那群人,形成一个形态上的弱势群体。然而,越弱的人,越得不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他们欲求不满,在备受苛责里心理紧张,于是,会无意识的进行防御,并为了彰显自己,渴望被接纳,则越容易仇富,并热衷于暴力,热衷于攻击,以维护心理平衡。他们愤概,妒忌,喷青世道不公,甚止反社会,反人类,走向与法律所不容,于人民为敌的对立面。打,炸,抢,杀大逆不道,无恶不做,成为人类的害虫。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深入接触这群人,他们的内心也矛盾着、煎熬着,他们不是天生就要做这样的人。其实质:做人的良知从小被误导,泯灭了;被畸形的不良教育,剥夺了。
另外,社会的怪相大多是被边缘化的那些人,或有才无德,冲破道德的底线,利用自己的聪明,则坑蒙拐骗,制假售假,地沟油,毒豆芽,毒奶粉,毒食品都由此产生,毒害百姓,成为害群之马。
在阶梯上层游走的是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或做足了后来的自我修正,是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很强的那一大群人。他们懂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事行为不违良心,不违道义,不违社会公德,始终检点自己行为来符合做人的公众要求,他们身上始终允满正能量,用这股正能量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在这一群人当中的一部分,他们挤身于资源允配,人文环境更好的大城市,获取公平,获取自由,获得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这一行为,也带来了负面的社会影响,使得大城市人挤车堵,房价居高不下。人员外出量增大,使的更多留守儿童失所,老人孤单无依。这群人虽然自己爬出了最低阶梯,但自然的循环,却始终逃不出下一代会居住在那个阶梯。
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公众教育结合全面、质量统一,资源配制均衡,许多负面的社会问题会遂渐解决并减少。
~~~~~~~~~~~~~~~全文完~~~~~~~~~~~~~~~
- 上一篇:浅说做神仙
- 下一篇:写在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