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济经典语录…… 名言
1、人摆脱俗缘不尽,安能入道?读《庄子》“绝云气,负青天”数句可悟。
2、终日求学而不知求学之目的何在,终日施教而不知施教之目的何在,欲其收效难矣。
3、人不可一日不看报章杂志。报章杂志乃世界之活历史也,即皆自我之实现也。日日看报,则心目中 时 时有一社会国家之观念,而忧世爱国之心自愈积而愈厚,且得有种种之常识,积累久之则深明世故,可以应无穷之变,投其所向而无不如志。此真精神知识之营养,如饮食之不可缺者也。
4、吾国人通弊,坐眼光太近、毅力不坚,无有能立百年不拔之至计者,甚可叹也。
5、吾国人不注意于开发地方,独立自助,乃群趋于官吏之一途,穷于钻营,倾挤排陷,以分生业者之余利,亦可悲已。
6、毒蛇蜇手,壮士断腕,非不爱腕,非去腕不足以全一身也。彼仁人者,以天下万事为身,而以其一身一家为腕,身虽死,天下万事固生,仁人之心安矣。
7、凡办一事,须以全副精力注之,始能有成功而不致失败。人之精力有限,故任事不可过多。任事过多,则神散而力分,必至事事均办不好。故吾人处事宜选事做,择吾精力之所能任者为之,精力所不能者则置之不为,如此则事多成功,失之者鲜矣。
8、吾人处于今日风雨飘摇之时势,对于国家当有如何之责任,对于世界当取如何之态度,此不可不深思而熟察者也。
9、夫一国有一国之民族精神,犹一人有一人之个性也。一国之文明,不能全体移植于他国。吾人求学海外欲归国而致之干用,不可不就吾国之情形,深加研究,何者当因,何者当雀,何者宜取,何者宜舍,了解于心,确有把握,而后可以适合本国之情形,而善应宇宙之大事。输入西洋之文明以自益,后输出吾国之文明以益天下;既广求世界之知识,复继承吾国先民自占遗传之学说,发挥而光大之。合东西洋文明于一炉而冶之。
10、所见大则所志大,所志大则所学大,所思大,所为大,斯为大人矣。所以小则所志小,所志小,则所学、所思小,所为小,斯为小人矣。先儒曰:‘小人不合小了,他本不是恶,可以譬矣。’
11、王君静安(王国维)尝论国学,谓战国之时,诸子并起,是为能动之发达;六朝隋唐之间,佛学大昌,是为受动之发达;宋儒受佛学之影响,反而求之六经,道学大明,是为受动而兼能动之发达。
12、今日我等之急务,在树立一种统一全国之中心思想。人之所以异于动物者,在于有思想,而人品所以有圣贤庸众之分,亦以其思想之高尚或平凡而区别之。……个人有个人之主义,民族有民族之精神。无有个人而无主义者,亦无有民族而无精神者。惟主义有纯驳,精神有盛衰而已。近日中国与万国交通,政治上复经极大之变动,思想界遂生非常之混乱,新旧冲突,青黄不接,群众苦之,青年尤甚。所望贤圣之士,学问、思辨共讲其事。务取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种种问题——加以新研究、新解释,斟酌古今,权衡中外,审思中华民族在世界之地位,审思自己对斯世当取如何之态度,在一己则立一贯通一生之思想,在一国则立一百年远大之规划。此乃我辈今日之急务也。
13、古来一种学说,倡之者不过一二人,而辗转流传,卒遍海内,流风余韵,久而益新。盖真理恒得最后之胜利,但患所言之非真理耳。苟为真理,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未有不如斯响应者。故欲唤醒国民,先在醒自己,己苟自觉,斯能觉世。从事学问之研究者,可以奋然而起也。
14、士不通今,终鲜实用。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广游历,多读外人所著之书,多阅新出之报章、杂志,务求有世界之智识,与日新之世界同时并进,庶于此大世界之生存竞争不至以懵于时势,自居劣败。
15、博学、深思、力行三者不可偏废。博学、深思皆所以指当其力行也,而力行尤要。力行为目的,而博学、深思为方法,博学而不行,何贵于学?深思而不行,何贵于思?能力行,则博学、深思皆为力行之用;不能力行,则博学、深思亦徒而已矣。且博学与深思亦力行之一事也。非真能力行者,学必不能博,思必不能深,故学者尤不可不置重于实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