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概念与内容、范围
民俗的概念首先是一种文化,是依附于人们生活、习惯、情感和信仰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它是对民间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它是在民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精神的文化事象。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更是根植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与人们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传统文化之一。“无古不成今”,民俗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它不仅为我们创造新文化提供珍贵的参考,还是我们创造高雅文化的基础。
民俗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人将民俗包括的内容概括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也有人将民俗分为更具体的八个方面: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游艺活动民俗、民间观念民俗、民间文化民俗。民俗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还要广,因为它不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相当部分的物质文化遗产。
蕴含着众多传统美德的民俗文化,与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也可谓建设新时代道德文明的源头活水。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长治久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实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早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