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由来与传说 – 开来之家

腊八节的由来与传说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周代夏历十二月,有猎捕禽兽以祭祖先的习俗,叫做“腊”。自秦代开始,十二月叫腊月。十二月初八就称腊八。古时候,从这天起就算进入春节,故腊八又有小年之称。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粥(又称腊八饭),有喜庆丰收和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腊八粥又叫“七宝粥”或“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用红小豆煮成的,后来变成八种杂粮。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传说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前一天,走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时,饿得晕倒在地。一位牧女把自己的粥和野果合在一起,用火加热后喂他吃。吃完,他顿觉元气恢复,于十二月初八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从此,每逢腊八,寺院都要用黍米、果子熬熟成粥,用以奉佛和佛祖,举行群僧集会,诵经演法以示纪念。佛教传人中国后,各寺院在腊八这天用香谷和果子熬粥供佛,称“佛粥”,对民间的腊八节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间传说有对夫妻,又馋又懒,父母死后,他们坐吃山空。到了腊月初八,天气寒冷,囤里没了粮食,两口子把每个粮囤都敲打了一遍,把敲打下来的各种杂粮放在一起,熬成一锅粥吃了,度过了难关。从此他们辛勤耕种,节俭度日,日子越过越好。

在冀中农村,传说吃腊八粥是民女救刘秀时留下的习俗。刘秀打王郎时,有一次打得粮草断绝。他走进一个村庄找到一户人家,求主人给他做点饭吃。女主人家也没米下锅,便凑了几样杂粮熬了一锅粥,给刘秀吃。刘秀饥不择食,喝了个饱。后来刘秀登基立位,成了东汉光武帝,突然想吃民女给熬的粥。他派人请来那位民女在官里熬出杂粮粥,供刘秀和众官员吃,后成为习俗,流传至今。

旧时在固安县,腊八粥必须在五更以前吃。俗传吃粥早,则五谷收成亦早。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