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漳州人衣着习俗的变化 – 开来之家

近代以来漳州人衣着习俗的变化

明、清时代,舆服器用各有定制,阶级界限甚严,达官显宦锦袍玉带,贵族公子纨祷绣履,平民男女则布衣练裳长不蔽膝。民国初期,虽然废除了满族服饰,但一些乡绅遗老尚有雉发拖长辫。平时长袍马褂接待宾客,祠祀祭日则顶戴官帽,穿马蹄袖口补服和靴履上堂行跪拜之礼。

民国成立直至二十年代前后,社会风气新旧交替,在同一场合之中,常见雉发、剪发、汉服、中山装,西装革履,长袍马褂,混杂其中。也有同为一个人,随场合的不同,而变换不同的服饰。

上层夫人、小姐,多着旗袍、高跟鞋、金项链、钻戒指,满脸脂粉,满头珠翠,有的一天之内数次更换时新服饰。

乡间农户,终年力作,所入除付租贷、捐税外,不足以事父母养妻子,因而生活唯尚俭朴。年老庄稼汉暑天土布单衣一套,冬天是家织铜钱厚布棉裘和掩胸夹衣,旱烟杆随身,于房前向阳处拖火笼(一种竹制取暖用具)曝日。妇媪高髻或网发,盏以乌帕或皱纱头巾,衣长过膝。参加喜筵寿庆,外出做客,偶尔穿上兰、黑布裙。

新婚妇女做客穿水红色围裙。青年小伙子,着开胸对襟布纽阔日粗布衣,长仅盖膝,腰束土织围巾(俗名手巾),既利劳动又用以擦汗、洗身,盘头,缚东西,一物数用,节日或探亲偶而穿上洋布新衣、胶底鞋。在家早晚拖着棕带木屐,出门竹笠一顶草鞋一双,一年四季几乎等于雨伞,袜子断绝缘份。青年女子多梳条辫子,扎一条红绒线。农妇多梳头网发脑后,在家理家务或纺织。闺女多辫发系以五色洋纱,穿耳带环,着蓝、黑或花格布弯襟右掩的短衣,黑布裤、在家习女红,很少出门见客。

客家妇女出门戴尖头小笠,后缝围帕掩顶至肩。男孩剃光头。额上留毛发一小方块护脑门,女孩挽双(或单)角辫,着花格衣、开档裤。男学生穿黄、黑斜纹布中山装加皮带、绑腿,女学生穿蓝衫黑裙。

建国初,服装时尚简朴,以国产粗布制成中山装、列宁装、工作服等为主。妇女干部多穿灰色列宁装,色泽单调,服式变化少。青年妇女梳着两条短辫。

五十年代,一度风行男人着花格衫,女人穿连衣裙。三中全会以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逐步好转,城镇群众生活提高,人们对衣着装饰也逐渐讲究美观大方多样化。服式日新月异,高档绣花镶边衣服,皮、毛织时令服装,人造丝、涤纶类混纺衣料,男女西装,夹克衣、以及民族传统的绸缎女上衣,都是人们喜爱的服装,青年男女,儿童时装式样新颖鲜艳。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