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摔跤之乡与忻州的摔跤习俗 – 开来之家

中国摔跤之乡与忻州的摔跤习俗

摔跤,当今在国内外已成为普遍性的群众体育活动。当你来到山西忻定盆地,观看一场“挠羊赛”,那赤背上阵,技艺超群的钢打铁铸的汉子们,一上场交上手,搭、拉、掼、拧、绊,如龙争虎斗,英武矫健,在千百名跤手的摔打较量中选出“挠羊汉”,你定会为那激烈紧张、威武雄壮的场面而惊叹!

山西省忻州市是有名的“中国摔跤之乡”,忻州的摔跤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当地将其俗称“挠羊”、“跌对”。“挠羊赛”顾名思义,“挠”即“扛”之意;挠羊也,就是扛起羊。扛起羊意味胜利与力大,是一种宣告、展示与炫耀。挠羊赛其实也就是摔跤赛。只是,这种比赛最初不是在体育场馆内,而是在田间地头进行。中国•忻州摔跤节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经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

忻州的摔跤,不但在逢古会、唱大戏时,有村与村、县与县的正式比赛。而且,平时冬季农闲,在田间、地头也常有擂台式的对抗赛。比赛不分体重级别,不分年龄大小,一跤见胜负。摔跤手不穿跤衣,赤膊上阵,下身可长、短裤自便,摔时不准抓对方的裤子。比赛时只许双脚板着地,其他身体部位一沾地均为失败。输者淘汰,赢者继续与新手对赛,连续摔倒5名对手者,称为“好汉”。连续摔倒6名对手者,称为“挠羊汉”,获得比赛的最高奖励——一只又肥又大的白羊。忻州盆地水美草茂,牧羊者众,在摔跤比赛时,常把肥羊作为奖品,优者扛羊回家。

忻州摔跤起源于南宋。其时,著名的民族英雄、抗金将领岳飞,自幼爱读《春秋》、《左传》、《孙子兵法》,做了将领后,为抵外侮,在岳家军中设有角抵,即摔跤,以训练士兵。岳飞遇害后,其部下有个忻州籍的士兵陈效婴,回到家中,把在军中学到的摔跤技术传给乡亲,以酬抗金心愿。从此,摔跤作为强身、自卫之术,在忻州、定襄、原平一带流传开来,成为一种习俗。

解放后,忻州摔跤运动蓬勃发展起来。著名的摔跤运动员有樊娘海,人称“三斤半莜面”;卢四,外号“半挂车”。1959年,在全国第一届运动会上崔富海、张毛清,分别获得中国式摔跤各自级别第一名。1960年全国文教群英会上,国家体委命名忻县为“摔跤之乡”。

忻州摔跤尚武的习俗,与本地的地理生态环境有关。它北与蒙古游牧地区毗连,蒙古族是尚武而勇敢的民族,北方少数民族的草原文化与中原农业文化在这块京畿屏障之地交融,逐渐形成了本地习武好强的习俗风尚。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