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的资料--日常生活特点 – 开来之家

锡伯族的资料--日常生活特点

锡伯族从历史资料上看,应该是拓拔鲜卑族的后裔,早期居住在扎兰陀罗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海拉尔附近,呼伦贝尔草原及嫩江西岸一带。16世纪末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锡伯族逐渐归附后金,并被编入八旗,跟随清统治者南征北战,开始迁徙生活。

锡伯族居住的村屯年代并不久远,多是清康熙年间跑马占荒落户的,开始时户数很少,家族聚居,往往家长、族长就是村长。

锡伯族的住宅,早期房屋有帐篷、马架子、草房,也有少数砖瓦房。建筑方位有厢房和正房之分。正房除遇特殊地形外,都坐北朝南,以三间为主,或加耳房。盖正房不许盖四间,忌讳“四六不成材”,因而以耳房搭配。门窗做工讲究,多嵌有各种图案的盘肠等。窗户纸糊在外面,干后涂上油,不怕雨淋,并增强透明度。即“东北三大怪”之一——“窗户纸糊在外”。

三间房的内部格局,一般是“一明两暗”,即中间一间为堂屋,做厨房,东西两间是卧室。也有筒子房,即东头一间开门,并做厨房,西头两间做居室,打连二炕,俗称口袋房。西屋为上,老祖宗、喜利妈妈、佛像均供在西屋。老祖宗和佛像供在西墙前箱盖上。长辈住西屋,晚辈住东屋。

三间带耳房的屋,东边一间耳房住晚辈,中间一间是厨房,西屋两间通连,凡连二炕,中间或有间壁或有“吊搭”,晚上放下,白天掀起。室内南北火炕,长辈住南炕,晚辈住北炕,长者住炕头,幼者住炕梢。有小孩的家庭,室内挂悠车悠孩子,为“东北三大怪”中又一怪——“养活孩子吊起来”。

屋内陈设因贫富不等。比较富裕的人家,有炕柜、衣箱、鞋箱、炕琴柜、八仙桌、椅子、坐钟、掸瓶、帽简、大镜子等。西柜盖上中南侧供奉佛龛,北侧供奉家谱。比较贫穷的人家,箱盖摆设少些,但佛像是家家都供的。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