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回族的风俗习惯与其他地区有何不同之处 – 开来之家

云南回族的风俗习惯与其他地区有何不同之处

回族在云南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聚居在滇南的个旧、开远、蒙自,滇西的巍山、大理、永平以及滇东的昭通、大关等县(市)。回族在元代开始进入云南。公元1253年,忽必烈带领蒙占军队平定大理之后,留下部分军队驻守云南,其中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人,便是最早进入云南的回族。云南回族中还有许多是被征发到云南屯田的畏吾儿(即维吾尔)族转变而来的,另外一些是明朝的回族将领蓝玉、沐英带领回族士兵在云南屯田戍守留居的,他们最后都因为共同的宗教信仰而成为回族。

在回族聚居的地方,自成街区、村落,在农村多聚居一个村或几个村,在城市则大多形成一条或几条街道,如昆明的顺城街。在回族聚居的地方建有独具民族特色的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回族平时使用汉语,在宗教活动中使用阿拉伯语。

民居民俗

回族的房屋结构与汉族的大同小异,少数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回族,住房受这些民族的影响,如西双版纳的回族住傣族式的竹楼。回族民居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屋内的装饰和陈设方面,因为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屋内不张贴人物或动物画像,多为山水画,部分人家在正屋中贴麦加卡尔白图画,两边贴阿文对联或悬挂阿文匾额和条幅等。挂历一般是印有伊斯兰教历和公历对照的,便于查阅回族的传统节日。有的人家在内屋隔出一间“换水房”,用以沐浴洗“阿卜代斯”(小净)和“乌数鲁”(大净)。自盖的房屋,大梁中间一般钉一包用阿文写的“都阿”,只在结婚办喜事时门上贴对联。

服饰民俗

由于长期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杂居,云南回族的衣着打扮与汉族基本一致。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受到一定影响,如迪庆的回族着藏装;两双版纳的回族妇女着傣装;白族地区的回族着白族装。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礼拜帽: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拜功”,要求礼拜者的头部不能暴露,必须遮严,磕头时前额和鼻尖要着地,不戴帽子礼拜不符合教义。因此,回族男俗穆斯林在礼拜时,都要头戴白帽,俗称为“礼拜帽”。

盖头:《古兰经》规定:“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除非对她们的丈夫,或她们的父亲,或她们的儿子。”我国穆斯林妇女已不戴面纱,但传统的穆斯林仍用盖头把头发、耳朵、脖子遮盖起来,只把脸露在外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盖头一般由纱、绸子、缎子等制作而成。根据年龄的不同,选用的颜色有所不同,年轻女子多在盖头上镶金边、绣花纹、缀珠以作装饰。因为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禁止偶像出现,所以在服饰图案中,很少有人物、动物的图案,而多为花卉和阿拉伯文字图案。

婚恋嫁娶

按教规回族男子可以多妻,众妻一律平等,但在中国均实行一夫一妻制,结婚时须请阿訇证婚。一般实行族内婚,与外族通婚,非穆斯林男女必须履行皈依伊斯兰教仪式,称为“进教”或“随教”。

婚俗程序分为说亲、订婚、结婚。

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家试探以后,男方准备茶叶、糕点等礼物两份,送给媒人一份,另外一份由媒人送给女方家,若礼物被收下,即表示同意。“说亲”成功后,男方备办一定数额的礼物礼金,由媒人带着去女方家,称为“下聘礼”,女方回赠绣花用品给男方,此即订婚。逢年过节,男方备些糕点、茶叶到女家送礼,称为“走节”。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