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的宗教信仰习俗简介
普米族的汗归教
“汗归”是宁蒗的普米语,指普米族的巫师,“汗”意为鹦鹉,“归”意思是善于辞令、能说会道(兰坪、维西一带则称之为“师毕”)。普米族的“汗归教”属于原始宗教,它是在原始巫教“毕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形成时间大约可以上溯到元代。元朝时,藏族喇嘛教已渗入普米族地区并有很大的发展,“毕扎”原始巫教受到喇嘛教的影响逐渐吸收喇嘛教的基本教义、经典、法事内容和法器,从而形成了本民族的“汗归教”。
“汗归教”有自己的经典,内容主要是歌颂自然诸神、动物诸神,祭念祖先,诅咒恶神、灾害、病痛、敌人和祈求人丁兴旺、谷物丰收、牲畜成群、和睦吉祥等。“汗归教”的核心是宣扬转世回生,因果报应,因此人要行善积德,以求好报,否则永远不能转世为人。
“汗归”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为人消灾祛难、驱鬼治病、祭祀占卜、调解纠纷、主持婚丧仪式等。同时,作为本民族的知识分子,他们客观上还负担着向本民族年轻人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责任。
普米族的自然崇拜与多神崇拜
普米族的“汗归教”属于原始宗教,其经典中有众多的鬼神,所以普米族有浓厚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的习俗。普米族人对于山、川、日、月自然现象和动物等等不理解,均视为有“灵”,所以每遇人畜生死、病痛,都认为是“精灵”主宰,凡遇节庆、婚嫁、生育、出行、上山下地、收割等,都要请巫师杀牲畜祭献神灵,祈福消灾,保佑平安。其主要活动有“祭天神”、“祭山神”、“祭祖神”、“祭社神”、“祭神龙潭”、“祭天香塔”、“祭房头”、“祭宗巴拉”、“开财门”,等等。
普米族的喇嘛教
喇嘛教即藏传佛教由于普米族聚集区与藏区相接,两族杂居,故大部分普米族也信仰喇嘛教。喇嘛教中的“红教”和“黄教”在普米族地区都有影响,“红教”多分布在宁蒗县城周围,“黄教”主要在永宁和泸沽湖一带。普米族“喇嘛”平时住在自己家里,其家中有专门供其念经的经堂。“大喇嘛”脱离生产,终身从事宗教职业。
“喇嘛”所从事的宗教活动,与“汗归”相似,凡有婚丧嫁娶、人生病时、办大事或遇到意外的灾难、伤害,都要请“喇嘛”念经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