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民俗的历史传承特点 – 开来之家

水族民俗的历史传承特点

水族和其他民族一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由于改朝换代、民族交往、生产发展等政治、经济因宏的影响,水族民俗也有所不同,在时间上有着那个历史阶段的特点。比如水族的服饰民俗,水族男子在明代以前,是留满长发,结盘于顶,穿和尚领无扣长衫。

清兵入关统治中国后,强迫全国人民一律易服改装,水族男子的服饰也有变化,年长者剃发留辫,多数额瓜皮帽,身穿大襟无领阔袖的布长衫,内衬白布短捞,下身着蓝布宽简便榜,足登尖头勾鼻布鞋,里套带底布袜,冬天加长衫。青壮年亦剁发,结辫盘于顶,用青、白布包头,一般都留尺余长的头发披于脑后,上身穿大滋无领青蓝色短上衣,少数也穿长衫,下身着青蓝色宜简便裤。

1911年后,绝大多数水族人剃掉发辫,衣服改用布纽扣。中青年多穿有领对襟便服,仍用青、白布包头,节日或走亲访友仍穿布扣长衫,夏天头戴马层捐或包头巾,冬天包长头巾。解放后,除老年人变化不大外,中青年多改穿中山服和西装裤,夏天穿汗衫和衬衣,布料逐渐被机制布积合成纤维布取代。鞋袜变化更大,普遍穿布面塑料鞋、塑科凉鞋、胶统轻、皮鞋和尼龙袜。总之,水族每个历史时期的服饰都打上有那个时期的印记。

再如水族游艺民俗中的乐器,在各个历史时期也是不同的。早先水族的乐器,是铜鼓。史籍上有许多包括水族先民在内的南方少数民族把铜鼓作为乐器的记载。《广州记》写道:“埋僚铸铜为鼓,唯高大为庚,面阑文余。初成,悬于庭,勉展置酒,招致同类,来者盈门。富家子女,以金银为大钗,执以叩鼓,邓竞,留退主人也。”《唐书.甫蛮列传》也说:东谢蛮宴聚时“击铜鼓吹大角,歌舞以为乐”。

水族把铜鼓用作乐器,在祭招、婚姻、丧葬、喜庆节日等仪式中广泛使用,或单独奏,或击之以伴舞。后来,随着水族与苗族、布依族、汉族文化的交流,在水族的乐器中,又增加了芦坚、莽筒、唤呐、胡琴等。

解放后,水族地区打开了大门,水族人民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人民的关系更亲密了,随着文化的交流,水族乐器中又增加钢琴、风琴、黑管、大小号等,由此可见,水族民俗有着历史性的特点。在考察水族民俗的时候,绝不可以不顾其若干历史阶段的差异,把上下几千年混为—谈。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