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游牧民居形式与特点 – 开来之家

准噶尔盆地游牧民居形式与特点

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三面环山,但西北方向有不少缺口,来自西北的湿润气流可以顺着这些缺口进入盆地,使沙漠周围的平坦土地及天山山脉很多辽阔的河谷变成了大片草原。历史上,各游牧部落在北疆辽阔的草原上盘马弯弓,随草游移,有“行国”之称。

平坦的草原和马匹、骆驼等交通工具,使北疆的各游牧部落之间有较紧密的联系,由于他们的人口众多,往往能形成统一的强大的游牧政权。不过由于游牧生活的不稳定性,他们所在地区很少有固定的建筑,其建筑一直是可拆卸的、便于运输的毡房、蒙古包。牧区的民居大都以毡房为主,也有木头房等,这种房屋搬迁、拆装方便,适于牧区的特点。

如卫拉特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的毡房等。蒙古包和哈萨克毡房,其外形是有区别的。哈萨克毡房支杆呈穹窿状,而蒙古包的支杆则是直的;蒙古包外形的角是尖的,哈萨克毡房的角则是圆形的;其内部的住宿和放物处两者之间差不多,但布置有些差别,一般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后半部分住人待客,正中放炉子。牧民们在春、夏、秋三季住蒙古包和毡房,到了冬季则住土房、木屋、地窝子和石头房。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