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简介 – 开来之家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简介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天文台,也是解放前中国唯一的天文台。从天文台建成到现在的60年间,她在中国天文领域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是世界著名天文台之一。

紫金山天文台的修建,颇为曲折。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曾任中央观象台台长的国府秘书高鲁先生,在同年11月召开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筹备大会“上提交了《建国立第一天文台在南京紫金山第一峰》的提案。不久提案获国民政府通过,国民政府给中央研究院下达了《立即筹建紫金山天文台》的第293号训令。

1928年底,高鲁先生率天文台筹建人员完成了勘测设计工作,天文台开建在即。不料此时高鲁先生突然调任驻法公使。临行前,他向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力荐厦门大学天文系主任余青松先生接手建台重任。

1934年8月,历尽艰辛始告建成。紫金山天文台终于屹立在天堡峰上了。占地47亩的台界由南京公勤厂用铁丝网圈起,界内五座银色的大型天文观测室圆顶错落有致,每座圆顶的基座和整个墙面,都用虎皮石彻就,四周均环绕着天坛式石栏杆。其中以台本部的建筑最为别致——主楼正中有一石级长阶通向一巨大的银色圆顶,显得庄严而神秘。当时台本部上层为一个平台,平台中间装备得一架远东地区最大的,直径为60cm的现代化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由于余青松明智地采用了自行建筑、就地取材的办法,整个建筑,不仅节省了大笔建台费,而且还使整座天文台成为防风防火的建筑。

1935年,国民政府将原放置于北京古观象台的五架青铜制造的古代天文仪器,陈列在台本部下层。这些仪器不仅是我国天文科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因为其造型精美,纹饰工细,亦是价值极高的工艺品。它们是明正统二至七年铸造的浑天仪、简仪、圭表,清光绪三十一年铸造的浑象和地平经纬仪。明制三仪,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曾被劫掠,后分别被索回。

紫金山天文台建成后,相继发现了一批小行星、慧星、耀星和就星等新天体,为开展行星际空间物理、太阳系演化,恒星物理和演化等研究课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人造卫星运动理论、天文仪器制造和天体物理研究诸方面也取得较大的成果。现在,该台仪器门类比较齐全,科技人员比较集中,正从事着对太阳、恒星、行星、射星、编历、测时、人造卫星等方面的观测和研究。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