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尧王(帝尧)在山西的遗迹
尧王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个部落的首领,名放熏,号陶唐氏,尧是他的谥号。其活动年代大约距今4200年左右,属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尧建都平阳,即今临汾,这在先秦诸子散文 《孟子》、唐代柳宗元《晋问》、宋代郑樵《通志•五帝都》等典籍里都有记载,郭沫若主编的《中国通史》也说:“尧都平阳,在今山西临汾。”如今临汾一带仍有许多与尧王有关的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
据记载,帝尧时代,大约公元前2300年左右曾发生过空前浩大的洪灾,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地上五谷不收,人民生存极为艰难。尧王作为部落首领,一方面带领群众选择地势较高的丘陵地区居住;一方面因势利导,疏通水道。传说,尧先用鲧治水,达九年之久未能成功,遂又派鲸的儿子大禹治水,大禹采取疏导的办法终于治理了水患。
尧不仅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吃苦在前,身先士卒,而且非常贤明、民主,他将王位“禅让”给舜,被后世传为佳话。尧决心选择一位能力百姓谋福利的继承人。他走出平阳,四处访贤。有次走到平阳南部一个名叫历山坪的地方,看到一个青年农民正在套着两头牛犁地,他犁过的地平平展展,如湖水之面。最奇妙的是他往犁拐上扣个簸箕,隔一会就用一根短木敲击一下。尧王心里纳闷,请他讲讲原因,他说:
“黄牛每日拉犁出尽力气,再拿鞭子打牛,我不忍心。用短木敲击簸箕,这只牛一听认为是在打那只牛,而那只牛则认为是在打这只牛,便都使足力气向前跑,每日耕地的速度就加快了。”尧王听后,从内心里佩服这位农夫的才能,觉得他既会耕田,有见解,又心地善良,是个难得的贤人。尧王问清他的姓名,带回平阳,此人便是舜。尧王要继续考验舜的德才表现,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赐给布帛、琴弦和一群牛羊,修了几间谷仓,想观察他的理家之道。三年之后舜全家和睦相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尧又提拔他做官,看看他有无管理国家的本领。舜上任之后,虚心谨慎,治国有方,受到诸侯群臣及四方宾客的尊敬。尧王最后正式将王位禅让给舜。
尧王非常关心百姓疾苦,积极采纳群臣意见,注意了解群众对朝政的反映。有一次,他到郊野行走,碰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农手拿着“壤”(古代娱乐玩具,用圆木头做成),一边敲打,一面歌咏: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尧由此知道老衣心里愉快,竟不知帝力对他有什么束缚。他听了后心里十分高兴,这就是古老的民歌《击壤歌》。还有一次,尧王为考察政绩,来到临汾城东北五里的村子康衢,看到一群儿童拍手歌唱: